粤港澳大湾区由广州、深圳、珠海等广东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共同组成,经济总量目前已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这一继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后,将成长起的又一世界级大湾区,也串起了一个世界级城市群。
据披露,中央有关部门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按程序报批,审批通过后将正式公布。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大湾区亦有明确表述,要“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面对呼之欲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把握时代机遇、在各自优势中错位发展,积极融入到国家发展中,已是粤港澳代表委员们的共同心声。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说,目前广东已与香港、澳门在原有合作机制基础上,就大湾区的建设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协调机制。未来广东在重点推进工作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搞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中联办主任郑晓松受访时表示,澳门应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独特的自身优势,包括推动大湾区与葡语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等。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副主席卢瑞安同样认为,大湾区各地可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总体规划,错位发展,实现三地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在大湾区未来发展中,为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注入新动力?代表们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建议,在国务院层面批复或授权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可重点研究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把大湾区建设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创新发展高地。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崔世平建议组建大湾区科技联盟,可让三地科技人才加强交流合作,还可为其它领域的合作摸索经验。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表示,粤港澳三地政府、大专院校应共同合作创建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平台,在大湾区由不同的院校,组合各自的卓越学科、组建教学研究机构,共同建立世界一流的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
面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如何破除阻碍,更好地实现互联互通,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联副主席陈勇表示,进一步优化交通、安全和通关环境,推动三地旅游服务便利化对接,协力提升大湾区的整体旅游吸引力。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归侨总会会长刘艺良建议,推动横琴永久性口岸创新通关模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区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