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爱咬人的熊孩子,父母该怎么办?

2020-07-19 母婴育儿 117阅读

很多孩子是很有个性的!比如有些家庭里的孩子喜欢用“咬人”和“打人”去探索世界,家长觉得不应该去做太多的约束,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好了,所以就没有管。但是等到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尴尬了。

做游戏的时候咬小伙伴、讲故事的时候拧其他小朋友的脸,这样“暴力”的宝宝,简直就是“好人缘”的终结者,根本就没人愿意跟他玩的于是,各位爸妈愁坏了!

今天,我们优儿学堂的专家就来帮各位爸爸妈妈解开忧愁压制孩子爱咬人、打人的洪荒之力,让孩子远离“暴力”,从此轻松获得好人缘~

典型案例:

小静是家人的掌上明珠,甜美又可爱,就是平时比较娇惯些,稍不满意就会咬人、打人,有时候甚至还会“拳击”爷爷奶奶。小的时候觉得孩子通过“咬”的方式探索世界,就没注意。可是上了幼儿园后妈妈就苦恼了:经常接到老师和小朋友们的投诉“做游戏的时候小静咬我了;小静拧小朋友的脸啦”小朋友都不喜欢跟她玩了。每次去送她上学,总有人出来告状。

心理学分析:

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写道,孩子在0―1岁时出现“口”的敏感期,这个时期会尝试着用口(也包括牙齿)来认识外面的世界,发展他的认知能力。

但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再去咬人、打人,通常就会被认为是一种攻击性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对他人推拉拧掐、用牙齿咬、抢夺他人物品、向他人扔掷物品等行为。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攻击性的行为呢?

儿童精神分析家温尼科特认为:攻击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对挫折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另一个则是个人活力的来源之一。也就是说,孩子攻击行为有两个原因:一是遭受挫折,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生气和不满的情绪,所以只好用打和咬的方式来表达;二是三四岁的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仍然是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水平过高,但又不会控制,加之言语能力较低,过多的兴奋就会用肢体来表达。”

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如果能够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引导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体会别人的感受,会增强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即共情,简单说就是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感知他人的痛苦的能力),提升孩子的情商,促进孩子的心智成长。

另外,攻击行为可能也是孩子获取他人的关注和爱的一种方式。如果儿童不能从父母和家庭成员那里获得足够的关注和爱的时候,就会对周围人的关注有过度需求。但是如果需求没达到,那孩子就有可能采取攻击行为来获取其他人的关注。

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应该怎么办呢?

专家支招

1、理解孩子的情绪

孩子有不满的情绪时,父母最好能蹲下来,抱抱孩子,并且试着从孩子的角度来解释他生气的原因,“因为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所以你觉得很生气。”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我们理解他刚才生气的原因。

2、帮助孩子正确看待不良情绪

明确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爸爸妈妈也会生气,其他小朋友也会生气,你生气是很正常的。

3、指出不对的地方,引导孩子如何去表达情绪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可以生气,但不能打人。并且教孩子采用正确的方式应对情绪:生气的时候可以哭一会儿,可以让妈妈抱抱,可以一个人静一会儿,可以告诉别人为什么生气,可以拍沙发,拍床,可以跺跺脚等;总之,就是帮助孩子找到释放不良情绪的途径。

4、用游戏的方式教孩子表达情绪和理解他人的情绪

孩子们的游戏是他们构建内心世界与感受外在世界的重要桥梁,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各种角色的情绪和感受,理解现实世界里人际交往中别人的感受,进而能够恰当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比如当盖好的小房子被小猪踩扁了,小主人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以及除了打小猪一顿还可以如何让对方知道自己非常生气和伤心的心情。

5、让孩子享受付出的乐趣,释放多余的活力

如果孩子有机会像大人一样劳动,一样付出,那么孩子就会表现的更积极主动:可能像个小大人一样照顾家人,给家人盛饭,帮奶奶扫地。通过付出,孩子们能体会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建立了自尊自信和成就感,同时释放了孩子在这个阶段多余的活力。家长要耐心地忍受他们的毛手毛脚,并给予赞美。如果我们总是嫌弃他们“添乱”,批评他们做得不好或者干脆不许他们“帮倒忙”,孩子就会从内心深处感到无力或无用,严重的挫败感就会让孩子在其他地方去破坏,去攻击。所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吧,做的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呢?!

6、注意“假装打人”游戏对孩子的影响

如果家人存在暴力惩罚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有可能会把同样的行为反加到别人身上,家人要告诉孩子这两者之间的不同。

7、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孩子采取攻击性行为解决争端时,父母除了要理解孩子的情绪,还要教会孩子如何解决矛盾,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比如别的小朋友可能会破坏自己的积木作品时,动手不一定是好方法。教会孩子恰当的表达方法:可以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请你小心一点,不要破坏我的积木,我是花了好长时间才搭好的”。

图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科学育儿达人)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关注宝宝知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