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央视放弃的“国学大师”于丹,曾被北大学子赶下台,她的现状如何?

2020-10-28 文化 254阅读

前些年的于丹,怎一个红字了得。

《百家讲坛》上关于《论语》的“心灵鸡汤”式解读,一度将她推上神坛。

那般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解说,曾让文化程度一般的普通大众对《论语》有了新的认识。将大家意识中枯涩难懂的国学经典通俗化理解,让人们重新认识中国古代名著名篇独特的文化魅力,于丹凭借她充满矫饰的语言风格以及信手拈来的诗词名句一时风行全国,让很多人一下子闻到了久远的“国学”味。彼时的于丹,作为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国内讲座接二连三不谈,甚至还走出了国门,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还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短期内国外销量已近40万册。如此辉煌一时又满腹经纶的于丹,忽然在某天崩了。崩的猝不及防,让人措手不及。先有上海为博士授课,几乎被轰下台;后有北大谈昆曲,真真儿被轰下台。一代“国学大师”,为何沦落至此?

做学问要扎扎实实,做人要实实在在。

于丹来讲,俩者均有欠缺。京城名嘴周孝正评价于丹讲论语:漏洞百出,一分钟一个硬伤;梁宏达“手撕”于丹:净说正确的废话,孔子活过来都得给她鞠躬。于丹“鸡汤式”讲论语,看似是将国学通俗化,实则是让经典肤浅化。《论语》就是《论语》,人们可以不懂,但古人留下的东西不能变质。一旦“鸡汤”泛滥成灾,经典就难免会被毁了。教书育人的根儿,还是谨慎对待最为恰当。讲台上真善美的“老师”,走下讲台,言行不一,更是让于丹逐渐走向没落的一大因素。受邀到国外讲课,却因对酒店规格不满几次三番要求更换;在饭局上与人发生口角,并扬言:你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和我坐在一起吃饭……一个失了做学问初心的“学者”;一个将自己摆在高位的“学者”;一个学艺不精的“学者”,注定走不长远。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于丹依旧在自己的领域游刃有余。

如今的于丹,虽说卸去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分党委书记一职,但职务之多,名头之大,依旧亮眼。而于丹本人,也经常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学术方面的看法。可能是不如先前红了,但影响力依旧不可估量。毕竟学问这个东西,人人侧重点不同。有人说于丹“心灵鸡汤”属于妖言惑众,就有人大呼哲学。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