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常见的几种课型:
1、示范教学课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一个可控制的网络环境里,通常有“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教师启动“广播教学”功能,所有学生计算机的显示内容与教师计算机显示的内容完全一样。教师说:“请同学们注意,现在开始上课了……”,然后教师演示要教授的内容,如“单击[开始]/[程序]……”。最后关闭“广播教学”,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有些信息技术教材里还包含“跟我学”、“跟我做”等内容,学生按照教材的描述一步一步地操作。这就是示范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和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单击鼠标右键,选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学校在计算机房的投入较大,必须要有一套能够进行演示的教学系统,其中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网络教学系统,较大尺寸的电视机,带TV输出的计算机等。
适当地运用示范法是必要的,我们也应看到过多地采用示范法则会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困境,对教师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示范法总是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仅采用示范法教学的情况是很少的。
2、讲解法教学课
(1)讲解法要点。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正式讲解前,要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例如,进行简短的复习、提出激发好奇心的问题以及进行某种演示等。
(2)讲解的技巧。通过陈述定义、比较、类比、举例等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解释,要将讲解的内容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以文字、图片、图表、动画、音像资料、数字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3)保持学生注意。在讲解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通过提问等师生交互作用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教学内容,保持注意力。呈现材料时,要提示学生所要注意的对象。
(4)进行总结。须对所讲内容的要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各要点间的关系。
3、探索式教学课
探索式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然后让其自己完成,即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去给学生创造一些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去启发后进生,引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所有学生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当然,在教学时所用的时间较多,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教学方法。
4、讨论式教学课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讨论的情况是很多的。
由于某种原因,讨论法在一段时间里沉寂了,直至近来对教育提出深刻的反思与批判,讨论法才又重新浮出水面,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次完整的讨论式教学由三个阶段构成:准备、实施和总结,每一阶段都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活动完成的。教师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其任务是设计讨论主题、组织讨论和帮助学生总结评价。
如何设计讨论主题是关系讨论式教学的全局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主题设计。首先是主题必须有意义,是健康的有价值的命题,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其次主题要能创设有利于讨论学习的情境,本身应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第三,讨论主题要符合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要与学生的已知知识相关联。学生用现有知识结构能够理解主题,明确讨论任务并能通过努力完成任务。第四,主题本身要尽量具有开放性,使讨论结果呈现多样性,以有利于学生通过讨论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成就动机。最后,主题必须能满足所有学生参与讨论的愿望,并且教师在设计主题时,应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对主题进行细化,以使学生能从多个侧面有选择地切入主题,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