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土楼模型如何制作?

2020-04-28 旅游 77阅读
土楼,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根据《现代汉浯词典》的解释,所谓“楼”,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据此,一层的房子,即使以生土墙承重、以木料作为柱梁等构架,也不能称为土楼,只能称为土屋。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瑰宝。
土楼是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的客家地区,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它们是几次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
土楼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其中又以客家土楼为代表。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的。
材料
土楼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沙质黏土、杉木、石料,用量最大,是整座土楼最基本的材料,其他材料如沙、石灰、竹片、青砖、瓦等的用量相对较少。
用于夯筑承重墙的沙质黏土,指沙质黄土与黏土按一定比例拌成的泥土。纯沙质黄土含沙质过多,无法结团,缺乏坚固性;纯黏土虽然容易结团,但是如果缺沙,则如同未掺沙的水泥一样,干燥后会裂开,缺乏韧性,唯有两者按一定比例拌合才能用于夯筑土墙。杉木不但比重比松木、杂木小得多,富于弹性,并且在地面干燥的环境中不容易腐烂。石料主要用于砌墙基,其次用于铺设廊道、天井、门坪、道路等,还用于制作门框、台阶、柱座等,均为花岗石或青石,取自溪河之中或山上。用于砌墙基的石料大者需数人才抬得动。花岗石占绝大多数,青石不多见,一般用于制作门框。较小的鹅卵石主要用于铺设通廊、道路、门坪、天井,当然砌墙也少不了它。

布局
土楼的建筑布局,最显著的特点是:单体布局规整,中轴线鲜明,主次分明,与中原古代传统的民居、宫殿建筑的建筑布局一脉相承;群体布局依山就势,沿溪(河、涧)落成,面向溪河,背向青山。还注重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作为楼址。楼址忌逆势、忌正对山坳。若楼址后山较高,建的楼一般较高大,且与高山适当距离,使楼、山配置和谐。土楼的建筑布局既采用了古代宫殿、坛庙、官府等建筑整齐对称、严谨均衡的布局形式,又创造性地“因天材、就地利”,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气候风向、日照雨量等自然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等进行灵活布局。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结构
土楼的建筑结构,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主体建筑土木结构,非主体建筑即楼内被围合的其他建筑,大多数为砖木结构,或以土坯代替青砖。楼外的附属建筑也是如此。另外穿斗、抬梁混合式构架结构也是土楼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建筑物内部空间可按需要而扩大,按用途灵活安排。

工序
土楼建造的工序包括选址,设计、施工。在选址上一般严格掌握以下几条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风水要好,尽可能靠近同宗同族的居住地,并且依山傍水,避风向阳,还要考虑所建土楼离他们开垦的土要是否太远,耕作是否方便等等。在设计上,建造土楼的能工巧匠们对布局结构,尺寸比例都烂熟于心,他们因地制宜,建造风格上因人因地而异,因经济条件而异,居住功能突出,中轴线鲜明。施工是土楼建筑的第三个环节,通常分为备料、择时、挖基、砌石基,夯墙、分层、封顶、装修这几个步骤来完成,这个环节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