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2020-08-29 时事 561阅读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实现形式都能够而且应该使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会影响公有制的性质.具体实现形式有: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其中股份制是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扩展资料: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原因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是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贡献,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兼容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决定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状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具有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如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不同步;机械化、自动化的城市工业和半机械化甚至手工劳动的农村农牧业以及部门间的社会分工、国内分工和国际分工并存等。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不能实行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和资产组织形式,而只能采用形式多样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来适应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不同企业自身的特点
我国公有制企业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数量众多,不仅规模类型不一存在差异,而且各自经营目的也各不相同。这就不能实行单一的企业组织形式,而只能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来选择符合该行业实际的公有制组织形式。

如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要求其经营者采取资产社会化组织程度较高的公有制形式,如国有制、股份制等。而社会化程度较低、适合分散化生产和经营特点的行业则决定其只能选用如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资产社会化组织程度较低的形式。

3、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与投资方式的多样化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打破以往单一公有制格局,形成了多元化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和多样化的利益主体。

不同的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在市场上相互渗透、相互投资,使得产权关系日益复杂;各投资主体要求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它们之间进行重新分配组合,这就决定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必须多样化。

同时,为了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使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必须通过吸收各种社会资本进入更宽的领域,控制更多的生产资料;由于现代经济条件下金融创新工具的不断出现,公有制经济即可采用实物的实现形式,也可以采用债权、股权等货币化与证券化的实现形式来广泛吸收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有制实现形式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