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第三战区是指共产党还是国民党

2020-05-28 综合 799阅读
抗战时期的第三战区主要是指国民党。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最初第三战区所辖范围为江苏及浙江,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三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1937年
中国战区的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在日军迅速占领北平与天津,且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与日谋和落空之后。而同年第三战区的划分是以江苏与浙江两省,也经历参与了淞沪会战等激烈战役。另外在战斗序列方面则是:
司令长官冯玉祥,淞沪会战爆发后由蒋中正兼任
作战地区为江苏、浙江
第8集团军:张发奎
第8集团军:张治中
第8集团军:刘建绪
第8集团军:陈诚
第8集团军:薛岳
1938年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为江苏、浙江
第十集团军:刘建绪
第十九集团军:罗卓英
第二三集团军:唐式遵
第二八集团军:潘文华
新编第四军叶挺(独立)
独立第六旅周志群(独立)
游击总司令黄绍雄
共辖24个步兵师,六个步兵旅;不含特种部队及游击部队。
1939年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为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
第25集团军:陈仪
第10集团军:刘建绪
第32集团军:上官云相
第23集团军:唐式遵
新编第四军叶挺(独立)
共辖22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不含特种部队及游击部队。
1944年
司令长官顾祝同
第32集团军:李默庵
第25集团军:李觉
第23集团军:唐式遵
直属暨特种部队
1945年(受降区)
第三战区:江苏(不含上海)、浙江、福建
日军战俘集结:杭州、厦门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原名罗马化:Kuomintang;简称国民党、KMT;英文亦可直译作“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为孙中山所创建的一个中国政党。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亦是中华民国与亚洲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其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894年的兴中会,而后分别改组为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及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经孙中山改组后改为现名。中国国民党从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起,至1948年改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解放战争中失利,从中国大陆撤守至台湾岛,现为台湾省政党。
2016年1月18日,黄敏惠代理中国国民党主席。
2016年3月26日,洪秀柱赢得国民党主席选举。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