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棒子(朝鲜语:고려봉자)是外界对朝鲜族以及北朝鲜人、韩国人的一种蔑称,有时也被称作朝鲜棒子(조선봉자)或韩棒子(한봉자)或者直接简称棒子。
由来
说法之一
已故史学家罗继祖在其所著《枫窗脞语》一书中有所论述。全录如下:
棒子
解放前,呼朝鲜人、韩国人为“高丽棒子”,不解所谓。解放后禁用,知非美称。然其意义为何尚懵然也。及读王一元《辽左见闻录》,中有一则云:
朝鲜贡使从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谓之“棒子”。其国妇女有淫行,即没入为官妓,所生之子曰“棒子”,不齿于齐民。鬓发蓬松,不得裹网巾;徒行万里,不得乘骑;藉草卧地,不得寝处火炕。盖国中之贱而劳者。
始知其人为私生子,世世相袭,遂自划为一阶层,略如吾浙之堕民。雍正元年曾谕令削除堕民籍而习俗仍相沿未革。
清末,商部有折再请削除,文见杨寿枏《思冲斋文别钞》谓乃据浙江绅士、江苏候补同知卢洪昶等呈请,中言浙江堕民散处各郡不下二万余人。
予妇家萧山,曾闻堕民男女自为婚配,皆执贱役,是民国初年犹然也。彻底铲除恐在解放后。朝鲜之“棒子”当亦早返为齐民矣。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黄普基认为, 棒子原本应是“帮子”,在汉语里指的是明清时期朝鲜使行团中地位低微的服役者;它从一个特定的称谓演变为“高丽棒子”这一含有贬义的泛称的历史过程,反映出的是明清时期的使团接待政策所引发的朝鲜使团与沿途的中国百姓之间的矛盾。[1][2]。“帮子”一词正写应为“房子(朝鲜语:방자)”,指奴婢[3],为“房子内人”的简称。而韩语“房子”与汉语“帮子”、“棒子”音近,故讹为“棒子”。
据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清乾隆十六年版的《皇清职贡图》第一册中“朝鲜国民妇”图后一页载:“朝鲜国民人,俗呼为高丽棒子。”
说法之二
据韩国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刘光钟的说法,清末开始,觊觎东北的日本人开始向东北进行大规模渗透和殖民,这一情况在九一八东北沦陷后更是达到顶峰。而要进行殖民最重要的就是移民,尤其初期日本在华人员多数是军人,没有多少人对占领区进行日常统治和管理。但限于日本本国自然状况,也因路途遥远和经费等问题,所以从日本本土不可能调来足够的移民。于是,日本就从当时早就日韩合并的朝鲜半岛征调大量人来华,这些韩国人在接受了所谓“日韩同祖”的教育后,来华后行为相当不端,被当地华人称为“二鬼子”。但是日本人对朝鲜人并不信任,所以这些朝鲜警察手里没有得到日方给予的任何武器,甚至不如中国的警察(警察有一根警棍),这些人就用朝鲜妇女洗衣服的洗衣棒当打人的武器。由于这些人比日本人还凶恶,所以当地老百姓背地叫他们高丽棒子。
其他
“高丽棒子”是中国人对朝鲜(韩国)人沿袭已久的蔑称.但是,对于这一称呼的历史由来,却一直缺乏学术考证.其实,通过梳理朝鲜文献《燕行录》的相关内容可知,它来源于韩文的“帮子”一词.“帮子”原本指的是明清时期朝鲜使行团中地位低微的服役者;它从一个特定的称谓演变为“高丽棒子”这一含有贬义的泛称的历史过程,反映出的是明清时期的使团接待政策所引发的朝鲜使团与沿途的中国百姓之间的矛盾.
本文摘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作者:黄普基,原题:《历史记忆的集体构建:“高丽棒子”释意》。
众所周知,“高丽棒子”是中国人对朝鲜人(韩国人)较为轻蔑的称呼。但对于这一称呼的由来,很多人并不清楚。从目前流行的几种解释来看,大家的认识并不统一,一些解释明显存在问题。例如一种观点认为,“高丽棒子”与朝鲜人种植玉米有关。朝鲜人因喜食玉米,常在秋冬时节将收获的玉米挂满房前屋后,而玉米在中国北方又被称作棒子,于是中国人便径称朝鲜人为高丽棒子。这个说法看似很有道理,其实经不住推敲。因为朝鲜人基本不种植玉米。在朝鲜半岛南部,人们种植水稻;在朝鲜半岛北部,人们则兼种小麦、水稻。玉米传入朝鲜半岛的历史很短,种植也不广泛。即使是迁徙到中国境内的朝鲜人,也很少种植玉米。“玉米挂满房前屋后”的景象基本不会出现在朝鲜人家庭。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满洲国”时期,日本人为了强化对中国东北的统治,从朝鲜半岛迁来大量朝鲜人。这些朝鲜人依仗日本的势力,常常欺压中国人,动辄挥舞朝鲜妇女使用的洗衣棒殴打中国人,于是中国人便把朝鲜人称为高丽棒子。这个说法也不能成立。因为许多史料表明,“高丽棒子”的称呼在清代就已出现,该词汇的形成不会晚到“满洲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