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的问题

2022-08-05 教育 295阅读
我的回答可能会让你失望

你走的是“聘用制干部”,是单位聘任,而不是组织任命,其身份仍是工人(工勤人员),不是干部,只不过是“以工代干”的形式从事管理工作

工人等级晋升如你所说,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
干部晋升分两种,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分初级、中级、高级(副高、正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职称”;二是管理岗位,即股级、科级、处级等。管理岗位的级别与专技人员的等级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干部序列走职称还是走管理,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岗位。严格的说,专技人员的职称须和实际岗位一致,评定和聘用(只评上职称,单位不聘你,工资是不兑现的)是分离的。但由于走职称比走管理相对容易一些(工资待遇高),很多从事行政管理岗位的干部依然走贴近的专技路线(如经济师、会计师),主要取决于你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的运作和政策。

根据你的情况,我认为:
1、你的副科应为“聘任”而非“提拔”,你以工代干享受副科级别的工资,而非副科级管理类干部。
2、原则上,工人既可以走工人等级路线,也可以走干部序列的专业技术路线(因专技人员也是要聘用的),但很多单位不执行这条政策,导致工人不能评定职称。如果你的单位允许这样做,你可以放弃工考,重新定级评职称,但身份依然是工人。
3、如果你的工人等级已达到中级,是没有必要走职称的,因为这样会损失你的工龄,且专业技术先定级再评初级,即重新开始,可能不划算。

工转干的两个途径:一是是考公务员,二是有全日制大学档案,找关系重新派遣,操作难度极大。

——————————————
工人和干部是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的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干部身份进入事业单位,一是大学毕业后由人事局派遣(凭报到证),二是部队军官专业到地方。

在编人员会有当地政府编制委员会出具的编卡,干部会有当地组织部门提供的《干部登记表》(放入档案)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体制的改革,身份管理逐步过渡到岗位管理,也就是淡化干部和工人的区别,淡化在编人员和聘用人员的区别,施行竞争上岗,择优选拔。但这条路会很漫长。

根据你的补充描述,你可能是通过人才交流进入的事业单位,用工关系为人事代理(本人不敢确定)。对于你的行政职务,是人事或组织部门履行考察职责,采取“聘任”而非“任命”的聘干方式进行的。你的工资参照事业公务员管理体系执行发放。

以上为个人拙见。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