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段“九旬老人社保年审,家人抬着爬上三楼”的新闻引发争议。因资格集中认证工作不够人性化的问题,人社部日前宣布,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也就是生存认证)。这意味着,亿万退休人员终于不用每年到社保部门报到,“自己证明自己还活着了”。
消息一出,自然是万众欢欣,但也有不少人疑惑:新闻一曝光,立马就能宣布“全面取消”,那过去为何这么“折腾”?
其实,生存认证这项制度本无错。21世纪初,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各类公有制企业改革快速推进和完成,大量的退休职工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养老金由到单位财务签字领取变成了通过社保经办部门委托的银行代发,给群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加上人员迁徙、流动更加便捷等因素,死亡后不申报,继续冒领养老金情况也多起来了。对冒领行为,考虑金额、冒领者年龄等因素,难以“用法律手段严惩”。人社部门只好采取让退休人员每年一次集中生存认证的办法,对不能来认证者,视同亡故,停发养老金,作为一种“止损”的措施,以保障基金安全。只是,少数基层部门和干部,作风不亲民,硬将这一合法合规的民生实事办成了折腾百姓之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集中认证方式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和群众的需求越来越不适应,由此产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反映强烈。基金要监管,但不能忽视群众的感受。事实上,近年来人社部以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为抓手,提出了运用信息化手段统领各项业务,创新工作模式和流程,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的要求。在生存认证工作实践中,多地人社部门已采取了QQ视频认证等多种便民做法。现在人社部门能正式宣布全面取消生存认证的底气,缘于相关建设已到位,各地基层单位已进行了部门协作、数据比对、生物特征识别、联网监测等生存认证替代方式的探索和测试,远程认证的软件、手机App等工具已开发成功,不会因取消生存认证而削弱对基金安全的监管。本次“九旬老人抬上楼”的新闻热点事件,恰逢其时,倒也算是开启人社部门创新服务的一场东风。
“全面取消”而不是“逐步取消”,体现了人社部门“闻过立改”、立行立改的态度。通过媒体报道,我们也了解到,本次人社部门宣布全面取消生存认证的同时,还有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大力推进减证便民,坚决破除群众办事痛点、难点、堵点、切实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等保障举措,体现了社会治理理念的升级。相信一以贯之地坚持和落实下去,许多矛盾可以消解,部门的公信力可以提升,人社工作中的其他复杂问题,也能妥善解决。
但我们也看到,“只要合法合规,不管是否合情合理”的错误观念还在一些政府部门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将认证的责任、监管的成本推到群众身上去的情况,在一些部门也还存在,出了问题将责任归功于电脑、网络、天气等客观因素的辩解也不时见诸报端。扎实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构建更加密切的干群关系,不能光靠社会舆论,而是要强化监督问责,但最重要的,还是依靠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真正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虚心当好服务员。以务实的举措、过硬的作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