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会再次发生吗?

2020-08-27 财经 88阅读
  世界经济遭受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大萧条可能性很小。引发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那些诱因不会再出现。大量银行 倒闭的原因在于挤兑,那时所有人都争相提取自己在银行的存款。仅从金本位制来说,当时的金本位制限制了银行扩大货币 供给的能力,而现在金本位制却早已进入博物馆。
  那时,人们 对如何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摆脱萧条认识不清,而现在我们对这两种政策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现在看来,大 萧条问题的症结在于缺乏消费(对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不足), 并且政府又不加干预。然而,与20世纪30年代相同,现阶段对经济的悲观预期 也可以带来或加速经济衰退的进程,不过,悲观情绪将经济衰退直接推向经济萧条的可能性不大。
  政府可以加以调控,央行 也会采取金融措施,不过不一定有效,原因在于没人能强迫银 行贷款,即使央行创造了相应的条件(比如减少准备金),但如果银行对偿贷情况表示忧虑,它们也不会发放贷款。这的确 会带来经济衰退,甚至使衰退的情况更严重。央行通过在公开 市场购买债券,增加银行准备金及拥有流动性,并且降低利率,但如果商业银行不作反应,不增加放贷,这些政策的影响也就 微乎其微了。
  如果真是那样,财政政策就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减税、 增加政府支出。减税意味着工资的相对增长,但人们仍可能因为对经济持有悲观预期而不去消费,其实,如果减税政策实施 得当,人们就会增加消费;同时,政府的采购(财政支出)又会吸引企业增加产出;最终,银行会发现它可以靠贷款盈利。
   市场参与者的悲观预期会转化为乐观预期。经济会由此走出衰退。现在完整地回答你的问题: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重的 大萧条还可能再发生,但不同的是,问题将出现在供给方面而非需求方面。如果战争、社会矛盾、自然灾害使大部分的实 体资产和基础设施——工厂、机器、设备及道路、桥梁、机 场——遭到毁坏,萧条也许会随之而来。
  应对这种萧条需要符合规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重建基础设施、重新进行资本积累, 这项任务看上去不可能完成,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的日本 和德国却做到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