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体育的特点及管理原则

2020-07-13 时事 101阅读
世界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东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的经济功能得到了充分地开发与利用,包括体育服务产品、体育信息产品、体育物质产品在内的体育产业十分发达,已经成为在本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显著地位、有利于扩大就业人口、能带来巨额收人的大行业。美国堪称世界上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每年的体育产业总收人已经超过了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以及航空、初级金属和木材加工等重要工业部门,使美国的体育产业成为美国产值较高的行业部门之一。英国也拥有庞大的体育产业体系,意大利的体育产业则以 “足球工业”为主体,通过发行足球彩票、足球比赛门票收人以及职业球员转会买卖在内的“足球工业”,瑞士的体育产业则以体育旅游业为龙头,兴建大批的体育设施和旅游设施,积极推进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并使之成为瑞士的第三大经济部门。由此可见,在发展体育产业的实际操作中,各国都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对本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所侧重。另外由于体育本身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娱乐性,致使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充分结合,出售体育比赛电视、电台转播权和体育广告已成为体育产业两项非常重要的收人。
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 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稳中有升,慢慢富裕起来的中国老百姓对相对贫乏的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无异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极其优越的外部环境。中国的体育产业正是借助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类体育产业如:群众体育服务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竟赛表演业;体育运动训练业、体育广告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运动服装业、体育信息咨询业、体育电视、电台转播权业、体育运动食品与饮料业、体育房地产开发业都开始起步,有的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在体育竞赛表演业方面以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国际象棋等体协为实体化,建立俱乐部制,实行职业化、半职业化的主客场制为突破口的产业化改革探索,把运作全面推向市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各俱乐部都得到了电视转播的收益,争取到了冠名权,出售了杯名权,并且实行了门票分成。另外,体育场馆的服务业、商业性经营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可以说是“以体为本,多种经营”的战略方针在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中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在群众体育服务业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布,通过体育达到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个体的需要,而是整个社会的需要。从而使群众体育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全国经常性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对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群众体育服务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国际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显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我国的体育产业仍处于原始、无序的初级阶段.虽然我国的体育产业已具雏型发展潜力很大,但是仍处在初始状态,很不成熟。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经营化、商业化、社会化水平不高;体育产业的规模小、产值低、发展极不平衡,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运行机制不合理,远未形成布局合理、运转正常、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因此,我国体育产业所实现的经济效益以及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
第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群众体育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体育电视、电台转播权业、体育广告业、体育旅游业等体育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由于国民的体育意识淡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小,对体育的健身娱乐功能、经济功能认识不足,尚未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同时,仍处于初级阶段的体育产业,不能为体育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体育商品,加之国家以前对体育节目电视转播的垄断,分别从不同的方面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第三、体育产业的法制化建设不健全。我国的体育产业远远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一整套管理体育市场、规范从业人员经营行为的政策、法规、条例、细则等完善的法制化体系。
第四、不完善的体育管理体制极大地制约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尚未完全从政府管理型的举国体制转变成为结合型符合初衷的举国体制,政府的权力过度集中,抑制了社会参与、支持体育的积极性。政府的过分干预,使体育过分依附于政府,造成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职能重叠、行政干预和人治色彩过浓等弊端。这些体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已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第五、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短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十分淡薄,极其缺乏善经营懂管理理念、具有敏锐战略目光和较强市场意识的经营管理人才稀缺。
第六、体育产业的资金投人、体育设施、场地严重短缺,现有体育设施、场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明显偏低。
三、培育与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对策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人细致地研究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对策,一定会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能否把握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迎接市场经济给予我们的挑战,制定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有利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适时对策,必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起飞振兴的关键所在。
第一,积极培育和建立体育市场体系,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体育产业的腾飞与振兴必须以积极地培育体育市场为前提,既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服务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又要积极扶持以体育旅游、体育技术信息、体育广告、体育用品、体育电视、电台转播权、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房地产开发、体育运动食品与饮料等为主的体育要素市场,进而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理为指针,在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体育产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接轨,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通过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经济杠杆,合理地把有限的体育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生产部门和环节中去,加快体育产业市场化、经营化、社会化、商业化的进程,尽量缩小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与落后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差距,促使体育产业尽快形成规模经营,达到优化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变运行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体育产业内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
第二、增强国民的体育意识。全民健身计划的适时发布,在全国上下掀起了提高生活品质、实施全民健身的热潮。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加大对体育功能的宣传力度,唤起国民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扩大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使广大民众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自觉参与消费型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并且成为经营型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热情的支持者,从而有力地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第三,建立健全必要的体育产业法律、政策、法规,使体育产业经济纳人法制化的轨道。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法制经济。因此,体育产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现代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一整套法律、法规、条例、细则、政策等法制化体系来规范从业人员的市场经营行为。
第四,加大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促进体育产业高效、快速发展。改革我国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使之成为结合型的符合初衷的举国体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社会体育组织微观管理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政事分开。改革运动项目管理体制,试行职业运动俱乐部制。积极推进群众体育的社会化管理,以《全民健身计划》为指针,鼓励社会体育消费,使群众体育由福利型向消费型、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形成充满活力的群众体育管理体系。
第五、大力培养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体育产业阵营中必然会形成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规模发展的股份制企业或企业集团,这就对体育产业中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积极从其他经济部门引进懂经营、爱体育的各种经营管理人才,解决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各体育院系要加强体育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
第六、增加体育产业的资金投人,加快体育设施、场地的建设,提高现有体育设施、场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适度增加国家财政对体育产业的资金投人,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办体育产业。
五、小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体育产业应广泛借鉴东西方现代化先行国家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现代体育自身的发展规律,逐步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向市场,与国际惯例充分接轨,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强体育产业的法制化建设,鼓励社会各界与体育产业的积极融合,逐渐形成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建立具有法律保障、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体育产业要依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结构合理、效益显著、规模发展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或企业集团。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我国体育产业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漫长而艰苦的历程。只有当我国的经济、文化达到较高水平时,我国的体育产业必将得到高效、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