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小孩子讲话

2020-05-22 母婴育儿 98阅读
其实BB一生下来就要培养他说话,可能是你们平常工作忙,孩子交给老年人带的缘故,所以孩子语言能力开发的有些迟,不过现在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还来得及,
----------------------------------------------------------
1岁多的孩子就开始吚呀学语,孩子最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和
语言,做家长的应懂得孩子语言发展的常识。从孩子小时候就必
须正确地和他说话。当孩子学语时,就不要再用儿语与孩子说话
,应用正常一般词汇,使孩子能够学会较多的词汇。
与孩子说话时应该面对面,让孩子看着大人的口型,以便于
学习。
应多与孩子唠叨,家长在做家务可以边做边对孩子描述每个
动作和目的。孩子虽不会说,但其听觉已在为语言学习做准备了
。大人在说话时不要说粗话和口头禅,因为孩子在模仿时并不懂
得加以选择。
有的家长因为自己忙,把孩子托给保姆。孩子便会模仿保姆
的语言,如果保姆素质不高,孩子就会学一些不好的字眼。应让
孩子多接触一些美好的事物,让孩子有好的东西作为模仿对象,
这样能对孩子全面发展有好处。
方法一、让孩子进行口头造句
让孩子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造句。如:孩子嘴渴了想喝水,原先可能只会说“水水”,这时父母可能指导孩子说出想表达需求的短句,如“我想喝水”、“妈妈我想喝水”、“爸爸我想喝水”等。
方法二、给孩子说故事而不是念故事
说故事可帮助孩子的语言发展。父母要注意的是,念故事书上的内容时,不要逐字宣读,而是用孩子能听得懂的句子,简单直白地说故事。
方法三、用不同的话表达相同的内容
指导孩子用不同的词汇、说出相同内容的话,很能有效地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幼儿学会多种表害思想的方法。例如“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可以说成: “爸爸是奶奶的儿子”等。总之,只要幼儿学会了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就会找出很多的符合要求的句子。幼儿表达方式也会逐渐丰富起来,语言会变得灵活、生动、准确、充满智慧。
方法四、让孩子使用有“上下文”的语言
孩子急于表达一个要求的时候,即使你已经明白了,也不要马上替他解决。比如孩子问:“小白兔爱吃什么?”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观察,独立说出所观察到的现象。复述简单的故事,对二岁以上的孩子学说话是很有用的。
方法五、鼓励孩子自由地说
要让孩子有充分的说话机会,如果孩子开始将两个不同的词连成一句话,来显示他的要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进展,父母这时应该像运动会上的“拉拉队员”一样的给他加油
一、把握培养语言能力的关键期 科学研究表明,2~4岁是宝宝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一旦错过了关键期,就会成为心理上的某种缺陷,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著名的“印度狼孩”就是这样。虽然辛格博士花了很多精力去恢复其语言和人性,但仍然收效甚微。所以,家长要抓住和把握宝宝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去培养他的语言能力。 二、注意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现象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人们在“听”的过程中,语言仅仅是以声音的形式存在,并作为第一信号刺激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它只是一种输入信号,其本身并无任何意义。人们在“听懂”即理解其中含意时,它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作为第二信号,刺激、作用于大脑听觉语言中枢。而“说”是人在思维的基础上,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发音器官输出,同时不断调整自己思维。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宝宝在游戏过程中自言自语,就是宝宝通过外部语言来进行思维的具体表现。家长在培养宝宝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语言的音形外壳与其本身的语义结合起来,否则“鹦鹉学舌”似的训练,不但无法促进宝宝思维的发展,时间久了还会使他产生厌学情绪。 三、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许多家长在对宝宝进行语言能力培养和训练时,往往缺乏计划性、目的性、系统性和持久性。一些家长在宝宝呀呀学语时,往往出于逗宝宝玩的目的教他说话,而到宝宝二三岁时,错误地认为宝宝大了自然就会说话而撒手不管,以致错过了宝宝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家长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也不可不闻不问。 四、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藏书情况、父母对宝宝教育的兴趣等等,都对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家庭成员如果说话粗俗、词汇贫乏,必然会从负面影响宝宝。特别是和宝宝接触最多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养,注意语言美,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宝宝模仿的典型。家长与宝宝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宝宝说话时要比较慢,口齿清楚,语调温和亲切。不可用严厉的语调对宝宝说话,也不要恐吓或者在他面前讲别人的坏话。家长对宝宝说话,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的、禁止性语言;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命令的方式。语言对宝宝的行为有强化作用,对好的行为,父母要多讲、多鼓励。对不好的行为,要尽量避免去强化它,最好是少议论,或是从其他角度,从积极方面去讲。
训练孩子说话的九要素 首先我们要知道小儿说话所需哪五种基本技能:
1、小儿能发出各种声音,而且音调有高有低。
2、能听和辨别声音的方向,并且有了听觉选择性,对某些声音予以注意,而对另一些声音不予理睬。
3、有模仿性行为,特别是模仿发声及发声时的方式。
4、会想像,对不呈现在眼前的事物用假份性的游戏反映出来。
5、认识熟悉的事物,当大人盖住眼前的实物时,小儿会寻找。
小儿开口说话犹如打破坚冰一样,是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开口说话看似简单,但它往往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
只有当小儿具备上述5项技能时,才会有语言的产生。现在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赋予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那些开口迟、说话少的孩子,更是令父母心焦。在此,我们要奉劝父母们不要太急躁,因为小儿说话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它是没有捷径可行的。父母要耐心地观察,并促进这个过程的发展,哪怕短时间内可有看不到孩子在语言上的丝毫进步,也不要气馁。实际上,小儿语言的进展在开口说话之前是悄然进行的。如果此时父母灰心丧气,放弃教孩子说话,那么失败则是难免的。所以,我们建议父母要用游戏开发小儿的语言能力,预防语言发展缓慢。为了使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更有效,父母要记住下述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尽量使小儿感到快乐和有趣
教语言不是枯燥的模仿。那种父母说,孩子学的单调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而且常常遭到孩子的拒绝。因为有些语言,特别是那些较难理解或较难发音的词语,儿童一时半会儿是讲不出来的,如果父母硬逼着他们“鹦鹉学舌”,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正是因为这个道理,父母先要发现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这可能包括吃的东西,如冰淇淋、糖果或饮料等。当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项任务,父母就可以用这些东西奖赏他们,但更多的是要有语言、用父母快乐的表情、用拥抱或亲吻的动作来对孩子表示鼓励。还要注意的是,父母一是要根据小儿的年龄特点安排游戏时间的长短;二是要不断变换游戏内容,以此吸引孩子的注意。
二、控制教学情境
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学习新的语言,首先要学会控制孩子学习的情境,使小儿能够配合,注意力集中并感兴趣。其实,年幼儿童在学习时的分心是很常见的,关键是如何把握住孩子,切忌硬逼或训斥。比如 ,当孩子在学习中不合用或表现不好时,父母可以不予理睬,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也不说,自己只管继续游戏;如果孩子此时把玩具乱扔在周围,父母可以取走他手中的玩具,离开房间几分钟后再继续;如果小儿仍然调皮捣蛋,父母就收拾好全部玩具,结束游戏。这样,孩子会很快懂得自己做错了,不等玩具收拾好,就会回到父母身边再安静下来。
三、教语言的同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父母在教孩子学语言时,一则自己不要自顾自地说,因为这会使孩子只听而无机会说;二则不要提问题太多,因为孩子在诸如“这是什么”一类的问句中,并不能学到什么语言,反而增加他们的紧张;三则不要使用复杂的语言教孩子,而要使用短句,并且突出所教的单词,把它放在每句的句子中;四则是不要只说不演示。在教孩子说话时,父母要充分调动视、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还要辅以相应有尽有动作,使孩子懂得说话的意思。
四、每天定时教小儿
父母应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游戏,在游戏中教孩子说话。所定的时间可因人而异。开始的时候,时间可以定得短一些,大约2-3分钟,然后逐步延长,形成常规。
五、选择最佳的学习时机
父母应当安排孩子在最佳的学习时机进行语言教学。所谓最佳的学习时机,就是孩子精力最充沛、注意力较集中的时候,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孩子学的东西也会更多一些。如果在孩子疲乏困倦的时候教语言,往往事倍功半。
六、重点突出,反复练习
父母在一段时间内只教小儿学习一个特定的词语,并且让孩子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
七、小步骤前进
学习语言时,父母要把目标化整为零,每一步要分得较细,使孩子在学习中容易获得成功。如果步骤与步骤之间跨度较大,孩子就会遇到困难,挫伤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例如,当小儿只会少数称呼时,父母就着重于叠词或单词的教学;当小儿不会发“K”音时,父母可以训练孩子的口舌运动,先发“a”或“e”的音,逐渐过渡到“K”音等等。
八、不要轻易打退堂鼓
即使在一段时间内,父母尚未看到明显的效果,也不要急躁。因为孩子的开口,是需要“千呼万唤”的。
九、记录进展情况,看到小儿的进步
在孩子末开口之前,父母很难看到他们的进步,这常常影响父母教孩子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一点,建议父母经常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对于能说话的孩子,父母要记录他们用词汇的性质,是名词还是动词,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的词语,是短语还是句子……由此,父母可以得到孩子语言学习的反馈信息。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