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战国时期,历经秦汉、北魏、隋唐、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筑和扩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具体来说,关于长城的始建,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 战国时期:那时候的中国被分裂成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它们之间不断互相攻伐。因此,在战争中,四周高山和河流成为战争中最重要的防线。而境界较大的诸侯国之间,往往会修筑土石墙或木栅栏等作为屏障,以抵御外敌。这些墙和栅栏被设计成与山坡平行,以避免敌人难以越过。据考证,这些土石墙和木栅栏恰好就是长城的原型。
2.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朝时期,中国地域经过统一,需要保卫稳定的国家边境。秦始皇统治时期,他下令将早期各地修筑的“筑垣”、“筑墙”的基础设施连成一片,形成了全国性的长城。
3. 南北朝时期:此时,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犯越发严重,大量民众防御工事的建筑变得十分迫切。南北朝的时期也纷纷进行了长城的维修和加固,但是修缮每每不及时,远远不能取得实质效果。
4. 北魏、隋唐时期:这个时候,封建社会呈现出衰落迹象,边疆上的汉族已经开始移民。然而作为汉族根据地之一的中原却长期受到匈奴人的侵扰。为收复失土,北魏政权重修长城,并在局部地往外推展50至80里左右,增加了许多借道堤、烽火台等配套建筑,加强了军事防线的作用。相较而言,隋朝的长城只是在筑起的城垣中修缮,没有进一步增量工程。
5. 明朝时期:明代时期,长城的规模得到了巨大升级,明代的长城系统被认为是最完备的,他们将各个时期前朝修建过的长城连成了一个巨大的长城体系。在保护国土的同时,也起到了经济交流、海陆运输的作用,成为现代文明史上最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因此,总的来说,中国长城的始建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战国时期,历经秦汉、北魏、隋唐、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筑和扩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期间也经历了不同朝代国家的勃兴与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