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创建的。以下是详细分点回答。
1.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范围内被传承、发展、实践并广泛认同的口头表述、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人类集体创造的文化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代表性、传承性和感召性等特点,承载着一个民族或地域的历史记忆、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等,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意义是什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指经过专家甄选和评审,得到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并列入文化部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承性和保护性都较为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具体意义包括:
(1) 记载和传承:能够及时、准确记录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化得以共享和发展。
(2) 保护和传承:通过列名录的方式,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从而避免各种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的侵蚀。
(3) 引领乘势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发布,为民间文艺创作、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等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市场。
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流程和评审标准是什么?
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要求,包括传承历史悠久,具有代表性,具有地域特色等。具体申报流程和评审标准如下:
(1)流程:申报 - 提交材料 - 专家论证 - 市级考核 - 省级备案 - 财政拨款 - 国家认定。
(2)评审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状况和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丰富贡献,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地域性、民族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