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1. 杜牧的《清明》一文:这是明代大诗人杜牧所作的诗歌,在其中描述了清明节的重要性和祭扫先人的场景。该诗歌将清明节推向历史舞台。
2.《周礼》中规定:“孟春之月,日在午后,为仲春之月,月在水瓠之南,为仲交之月……亲戚必具荤饮于墓。” 清明节最初就是一个祭祀节日。
3. 《战国策》中写到:“凡天子不出门,百姓不往来,而告于墓,祀以告,则国豫乐安,祸不由衷矣。” 可见墓祭对于古代人们十分重要,是为了缅怀和奉承祖先。
4. 过清明节,早,将柳条编成一条条花环挂到门口;踏青,人们穿上朴素的衣裳,戴上五彩的花帽,外出踏青;扫墓,用花和香火烛送去自己的思念和关怀。这些传统习俗已经经过了千年多岁月的历练,堪称一个文化符号。
5. 除此之外,清明节对于古人而言一是祭祖缅怀,二是提倡节制,三是民俗风俗。如今,虽然文化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每到清明节,祭扫先人的感恩之心,提倡团结友爱的品位,以及传统的民俗风俗,都仍然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