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为什么会有“麻雀养不活”的说法?

2022-08-15 健康养生 147阅读

常常听人说“你能养活任何东西,但你养不活麻雀”,我小时候确实是记得,你抓得住麻雀,但你关不住麻雀,你要是关住它,它就算是把头撞破了,也要出去。

我养活过三只野生麻雀。

第一只是只从鸟窝跌下来的幼鸟,嘴角还是幼鸟那种黄颜色的,被小伙伴捡到了,我要了来养着。

第二只是个刚学会飞的麻雀,下瓢泼大雨时被雨水打倒在地上,雨停后,浑身羽毛打湿淋淋的,在地上要死不活的挣扎,我路过捡到后,回家用把它烘干,养了两天就恢复健康了。

第三只是飞进邻居家的一只老麻雀,邻居抓住后,我要了回来。再说说我是怎样养野生麻雀的吧。

刚拿到的麻雀不吃食,我就准备给它喂食,轻轻的把它握在手里,手心里感觉到它胸腹部的羽毛很柔软,它的心跳很快。用饭粒喂它,它不吃,还愤怒的用嘴啄我的手,但它力气太小了,啄得一点都不疼。它见啄我也没用,就冲我愤怒的大叫一声“喳!”,我想它是在用鸟语骂我:“滚!”

轻轻掰开它的嘴,把半颗饭粒赛进去,它就用舌头顶出来。我就把饭粒直接塞进它喉咙里,它吐不出来了,只好伸伸脖子咽下去。这样强制喂了几颗饭粒后,看它一时半天不会饿了,我就把它放在盒子里。野生的麻雀开始都很怕见人,不能放在四处见光的鸟笼子里,否则它会被惊吓死。

我用鞋盒做了一个一半不见光的盒子,把麻雀放在里面,在盒子外边放了点米与水。开始麻雀都很恐惧,躲在盒子最里面的黑暗处,我尽量不去打搅它,让它逐渐适应。

过了一天后,我偷偷观察,它在发现周围没人没声音的时候,会悄悄的从盒子的暗处出来,吃米喝水,一听见声音又赶忙躲回去了。这样反复几天后,它感觉到我对它没有威胁,逐渐适应了。

后来,我们就成了好朋友,我每次投食物时,会吹口哨,后来,它一听见我吹口哨,就过来吃东西。我把它带到院子里,用在植物上逮的小肉虫喂它,它很喜欢吃这些虫子。我一吹口哨,它就飞到我手上来吃虫子。天不热的时候,它喜欢趴在我手心里,仿佛那是它的窝。

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它会飞到我腿上趴着。一会儿,它的瞌睡来了,就在我腿上睡着了,我轻轻把它放回窝里。

它还会给我做表演,放一张毛巾在它面前,它就耷拉着翅膀趴上去,扇着翅膀用腿蹬着前进,还歪着小脑袋看我。

夏天天热,在它的面前放个盘子,里面到上浅浅的一点水,它会跳进去扑腾洗澡凉快。我上学的时候,它独自在家里一定是很寂寞的。我放学回家时,经常看见它没精打采的从窝里出来迎接我,一定是它因为孤单无聊而在睡觉,听见我开门的声音,就出来找我玩。看到它这样孤单寂寞,让我很纠结。

后来它的羽毛长丰满了,能飞上树枝了。有一天,一群麻雀在附近叫,是用很花哨的那种叫声,它就跟它们飞走了。虽然我很难过,但也明白,它是谈恋爱结婚生子去了。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有麻雀在我附近叫时,我都会想:是不是我的小麻雀回来看我了?

虽然我很想念它,但我明白,它是属于天地之间的自由小精灵,它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宠物。回到大自然,是它最好的归宿。

我的小麻雀,愿你平安。

事实上是,天下没有任何国家任何朝代有人成功饲养过麻雀!麻雀可能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它们与人类是如此地靠近,又是那么地各占一边。麻雀的繁衍与生存似乎总围绕着人类的住地,却又永远不会与人类真正亲近。曾作为熟食的麻雀并非来自人类的饲养。而是对它们的捕杀。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被人收养的小麻雀。原因很简单,麻雀一旦失去自由,就会不吃不喝,直至死亡。

麻雀有太多的特点:

麻雀虽小,但是生存力极其强大,它们杂食一切可食之物,它们以躯体的弱小以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与生存概率,它们以不屈的性格与灵活机敏的天性显示出种群的生生不息。它们以对幼鸟的自我牺牲,带来了一代代不断进化的后代。出生不久的幼鸟就学会紧跟着父母,求食并学习本领,小麻雀求食时会不停地拍打着翅膀,跟随父母的身影与辩别着父母的声音时时紧跟,小麻雀绝对守纪律,只吃父母给吃过的东西,只飞父母飞过的样式,只去父母去过的地方。它们会以最快的速度以求得独立生活的本领。

麻雀是群居动物。但又是有独立个性的动物。既可上百成千地聚居在一起。也可分散地单独行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