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年-法国天文学家布利奥(Ismael Bullialdus)建议重力的大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1684年-牛顿导出了平方反比的重力定律。1784年-英国的自然哲学家John Michell论及经典物理有逃逸速度超过光速的物体。1795年-法国的数学与天文学家拉普拉斯亦论及经典物理有逃逸速度超过光速的物体。1798年-英国的物理学家亨利·卡文迪什测量重力常数常数G。1876年-英国的数学与科学哲学家威廉·金顿·克利福德建议物体的运动可能源自于空间上的几何变化。1909年-爱因斯坦和葛罗斯曼开始发展束缚度量张量的理论gik,用以定义与质量有关,源自的重力空间几何。1910年-汉斯·莱纳和根拿·诺德斯德伦定义了莱纳-诺德斯德伦奇点,赫尔曼·魏尔解出特解为一个点。1916年-卡尔·史瓦西解出球面对称且不转动的无电性系统在真空下的爱因斯坦场方程。1917年-保罗·埃伦费斯特给初三度空间的条件原则。1918年-汉斯·莱纳和根拿·诺德斯德伦解出球面对称且不转动的荷电系统的爱因斯坦-麦克斯韦场方程。1918年-Friedrich Kottler得到非真空的爱因斯坦场方程史瓦西解。1923年-美国数学家伯克·霍夫证明史瓦西的时空几何是爱因斯坦场方程唯一的球对称解。1939年-欧本海默和哈特兰·史奈德计算无压力均直流体的重力坍缩时,发现会自己切除与宇宙其余部分的联系。1963年-克尔解出不带电对称旋转体在真空的爱因斯坦场方程,并导出克尔度规1964年-罗杰·彭罗斯证明一颗内爆的恒星一旦形成事件视界就必然会成为奇点。1965年-艾兹·T.·纽曼、E. 考契、K. Chinnapared、A. Exton、A. Prakash和Robert Torrence解出带电并旋转系统的爱因斯坦-麦克斯韦场方程。1967年-约翰·惠勒提出黑洞这个名词。1968年-布兰登·卡特应用汉米顿-贾可比方程导出带电的亚原子粒子在克尔-纽曼黑洞场外的一阶运动方程。1969年-罗杰·彭罗斯论述由克尔黑洞题取自旋能量的罗杰—彭罗斯过程。1972年-史蒂芬·霍金证明,经典黑洞的视界事件区域不可能减少。1972年-詹姆斯·巴丁、布兰登·卡特和史蒂芬·霍金提出等同于热力学定律的黑洞第四定律。1972年-雅各·柏肯斯坦建议黑洞也有熵,就是事件视界的面积。1974年-史蒂芬·霍金将量子场论运用于黑洞时空,并证明黑洞会像黑体一样辐射出光谱而导致黑洞的蒸发。1996年-安蒂·斯楚明格和伐发运用弦论计算黑洞的熵,得到与史蒂芬·霍金和雅各·柏肯斯坦相同的结果。2002年-普郎克外太空物理学院的天文学家提出的证据假设银河系的中心人马座A*是个超重质量黑洞。2004年-在量子力学和弦论上的计算,都认为讯息可以自黑洞溢出。源自弦论的黑洞模型对奇点的想法抱持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