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棉签点画迎春花反思笔记

2022-03-27 文化 89阅读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其《书谱》对真、草书体关系的简单论述。
他反对如绘画般写字:“巧涉丹青功亏翰墨,”他对历代书法审美趣味的变迁见解是“古质今妍”。他认为学书要“趋变适时”,追求形质与性情。所谓“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反对把书法当作秘诀,择人而授的保守态度。尤其重视书法的抒情性:“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在论及真、草书体的关系时他认为“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
要了解草书就必须同时了解它的对立面真书。然而要了解草书和真书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出两者的同一性及其差异;而能表现这一特征的东西就是它们的点画和使转。孙氏把草书与真书的用笔特点归结为“点画”与“使转”,并由此推及书写对象的形质,与主体用笔所展现出来的内在情性。点画和使转既是真书与草书在概念方面的同一,又是它们在用笔方面的区别。即真书之形质,或汉字结字必须以点画为基础,真书之形,即点横撇捺竖弯钩,而此点画在唐朝已发展成熟。然而在甲骨文,金文的形质中,其点画尚在发展之中。故先秦之真书其形质未熟,不可与唐楷一概而论。而真书之质者,当指用笔之提,按,顿,挫,粗,细,轻,重。或以用笔为质,以点画为形。故孙氏真书之点画形质,实乃写字与书法第一需要把握的理论基础。或书之第一原理。
孙氏认为真书之使转表现情性,或曰:真书在其使转之中包含情与性。如使转之“快,慢,急,缓”等。而性之于使转,又在快慢急缓之笔调之间;或在其使转之间闪烁个性,人品,书风等内在气质。真书以使转而显情性,此真书之内涵,此内涵之延绵可以跨越数千年时空。故甲金简,楷隶草在其使转之情性方面是一脉相承的。使转之相同,而点画之区别,或情性之相通,形质之相别,是孙氏对真书的精典表述。
而草书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情性。把真书与草书的内在矛盾概括于点画和使转并以形质和情性做对比,这便是孙过庭《书谱》中最深刻之处。真与草在在结字方面的区别,即真以点画为形质,草以使转为形质,真书用笔的特征是笔笔断开,故以点画为形质。草书用笔特征是笔笔连,故以使转为形质。书以言志,墨迹自有墨迹所要表现的情性,故真与草自有真与草各自的情性。即真以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此乃断与连之用笔,在点画和使转过程中以笔黑形式所传达的主体之内在精神或情或性。
真与草在点画和使转方面的对立,不过是笔墨在形式上的对立,这种形式的对立,表现的是主体通过不同形式,或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性情或情怀情致等等。草书之以使转为形质,这是因为草书是书法的纯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不是通过汉字的原始点画来表情达意,而是通过草书符号,通过草书的纯艺术语言,所以书法的纯艺术就是草书艺术。真书以点画为形质,这是因为真书是书法最基础的艺术,它第一不是以艺术审美为目的,而是以实用为目的,它因此必须以汉字的原始结构为书写对象。从这方面看,真书作为基础艺术,以实用为目的,以汉字的原始点画为形质达到自身基础和实用的目的。而草书,则以书法审美为目的,不以那实用的原始的点画为形质,而以自身的符号体系,纯书法艺术使转的符号体系为形质,通过草书自身的符号体系或艺术语言,草书把中华书法艺术推向世界顶级艺术之极至。证如,东汉——草圣张芝《冠军帖》、唐——张旭《古四帖》、怀素《自叙帖》等等,皆可谓世界唯一能直接用精神自身真接表现精神现象的顶级的精神现象的艺术。
从真书之实用的点画形式,过度到草书之纯艺术的符号形式,是汉字书写发展的必然结果。然真书之形点横撇捺竖弯钩,为书之静态,而草书之用笔变其静态为动态。故草书之使转实乃真书之点画向其自身理想过度的现实。如我在《战国竹简书法研究及中国书法史论反思》一书中所说,草书:“在飞动中,或在使转中见其点画。此点画非彼点画,真之形质,因点画之静态而清楚明白,一点一画皆在规矩之中。而草书之形质,由于点画在使转之动态中,只见点画之间的使转与连接;点寄于画中,画寄于点中,故草书之形质见使转而不见点画。而草书之情性却见点画而不见使转。此点画又非彼点画,此点画乃内在之情性,彼点画乃外在之形质。或此点画在狂风中窥电闪,雷鸣,如张芝,张旭,怀素点画;而彼点画则如清晨见山水树木,其轮廓线条,五色分明。观草书之点画而见情性,方知点画实乃书法艺术之灵魂。”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