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拿耗子不是多管闲事(辩论)

2021-12-09 社会 285阅读
俗话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捉老鼠的事自然是它的天敌———猫的事了。看到耗子们为所欲为,猫应责职所系,当场捕捉,没想到,在这当口,猫不在家,恰恰遇到了热心并有社会责任感的狗儿,对老鼠们大声狂吠,以示警告。狗儿因为没有捉猫的资质,手忙脚乱地追老鼠时,不仅自己脚下打滑,还被老鼠们集体投诉,并当场被众鼠打了一顿。
这是我杜撰的故事,现实生活中竟然也有这样的奇事:贵州遵义的陈某在东阳振兴路夜宵摊当厨师,看到前来消费的几个小老乡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禁不住规劝了几句。不料,好心被当做驴肝肺,被小老乡几个狠揍了一顿。这事看起来好笑,却颇有些讽刺意味。这是本报11月3日刊发的《劝告老乡勤俭节约不料换来一顿暴打》一文中描述的场景。
各位看官,你们觉得这事该管还是不该管?勤俭是持家之本,凡是经历过风雨的成年人,都应知道世事艰辛。从文中可以看出,陈某就是这样一个实诚人,深知外出打工挣钱不容易,知道心疼钱。于是将心比心,以年长一些的同乡身份出面相劝。难道他做错了吗?这位陈师傅不仅自律还能劝人为善,并且在别人伤害他之后,不计前嫌,十分顾及老乡之情,不停为打人者求情,可以说做到仁至义尽。这样的人,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虽然只是一个在夜宵摊上打工的厨师,却是一个真诚而有原则的人。
而打人的这3个年轻人,仅仅因为别人的几句劝告的话语,一时听不顺耳,便大打出手,甚至拿起菜刀行凶,真是有些让人看不懂。钱是自己赚的没错,想花就花。可这样忠言逆耳,真是有点不分青红皂白。现在有的人,脾气不知为何这么大?在他们眼里,拳头才是真理。也许,他们在现实的环境里也遭遇种种不如意,便将以暴制暴作为行为规则了。
“昔孟母,择邻处”,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塑造人。如果我们否定陈师傅的作为,就是否定了社会道德教化的力量。各人自扫门前雪,安耽是安耽了,但谁能确保这些好话都听不进去的人哪天再次发作呢?因果总是相报的,真希望像陈师傅的人多一些,并不被这样的挫折吓倒,一如既往,善莫大焉。
狗逮耗子,不是多管闲事。不管白猫黑猫,能逮住耗子的就是好猫。而能逮耗子的狗,为何就不是好狗呢?现在我们不缺看客,就缺挺身而出的勇士。如果人人都很有原则,人人都有良好的道德,社会到处都讲公正与平等,那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的小混混会日渐稀少。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似乎用在这件事情上最恰当不过了。可是当我仔细查了一下出处,却发现这是一段佳话。我们都知道吕洞宾是八仙之首,而历史上确有其人。而“狗咬”却是一个人名,只不过是“苟咬”的谐声罢了。话说吕洞宾路遇落魄书生苟咬,便心生恻隐之心,带回家供其读书。后来,有客人见苟咬眉清目秀,读书发愤,便要将女儿许配给他。吕洞宾为了不影响苟咬学习,在新婚头三日把守新房,不许苟咬贪恋床第之欢。苟咬深知吕洞宾一片苦心,最终发愤考取了功名。而此后吕洞宾一时遭变故,一贫如洗,无奈中求助苟咬。不料苟咬只是款待,却不提借钱一事。吕洞宾住了月余,无奈之中只得离去,一路与人讲苟咬忘恩负义。不料到家后,才发现苟咬已派人帮他修好新楼,只是假托吕洞宾已死的消息给其家人,开了一个玩笑,以报当年新婚三日不能入洞房的尴尬。而在民间流传久了,这故事便成了狗咬吕洞宾了。
为什么说这个不相干的故事呢?我只是希望,我们不要不识好人心,要珍惜和发扬好人精神,与人为善,劝人为善,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历来弘扬的一种精神。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