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代地方官职名,品级大小。

2020-05-22 综合 127阅读
1 中国古代地方官职名目变化表
宰相名称变化表
隋唐
时期 决策首长 行政首长 政令审核首长
隋文帝 内史令 尚书令 门下纳言
唐太宗 中书令 尚书左、右仆射 门下侍中
唐高宗 东台左相 中台左、右匡政 西台右相
武则天 凤阁内史 文昌左、右相 鸾台侍中
唐明皇 紫微令 尚书左、右丞相 黄门监
(唐肃宗恢复了唐初的建制,此外被加授参知机务、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等者视同宰相)
宋朝
时期 正宰相 副宰相
北宋初年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军国重事 参知政事
宋神宗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宋徽宗 太宰兼门下侍郎 少宰兼中书侍郎
宋高宗 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参知政事
宋孝宗以后 平章军国重事\左、右丞相 参知政事
其他历史时期
时期 名称
商 尹
西周 太宰卿
战国 (楚)令尹、(秦等)相邦
秦 左、右、中丞相(中丞相乃宦官所任)
汉 相国、丞相
东汉 大司徒
魏晋 录尚书事、尚书令、中书令、侍中
唐宋 (如前所述,略)
元 中书令,中书左、右丞相,
左、右平章政事,左、右丞,左、右参知政事
明朝 中书左、右相国,中书左、右丞相(后罢之),
内阁大学士(四殿二阁六位大学士,分为首辅、次辅、群辅三个等级)
清朝 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为首称“领班”)、内阁总理大臣
中国古代地方官职名目变化表
我们可以先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比较有规律的几个现象:
1、基层的县一直非常稳定,变化不大。
2、第一级行政区往往由监察区演变而来。
3、县级以上的各级行政区,随着时间的转移,而越变越小,有些最后乾脆消失,比如秦朝的郡、唐朝的道、宋朝的路等。
4、历史上三级制度较为常见,组织的层次构架以单式为主,复式为副。
5、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无论行政区的设置如何变化,实际上仍不过是在郡县制的框架内发展变化,分封制已被中国人历史而明智的选择了抛弃。
秦朝
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确立了郡县两级治理的行政区制度,其中郡的长官称郡守,副官称郡丞,负责一郡治安的官员称郡尉。大县的长官叫县令,小县的长官叫县长,并且设有同郡相应职能的县丞与县尉。
郡(Prefecture) 郡守(Prefect)
县(country) 县令\县长(Magistrare)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