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典故

2020-06-02 综合 89阅读

《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典故:

楼兰:指边境敌人。

根据《汉书》的记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西汉时期,楼兰是个小国,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因楼兰阻碍汉朝使节通往西域,汉武帝曾派兵征服了这个小国。     

楼兰老国王去世后,新楼兰王受匈奴使者的指使,背叛了汉朝,多次杀死汉朝前往大宛国的使臣。汉朝准备再次派人征服楼兰。     

这时朝廷有个担任骏马监的小官傅介子,自告奋勇,要求出使大宛国。大将军霍光见他如此有胆识,便派他带领人马前往。傅介子不负使命,马到成功,迫使楼兰王向汉朝谢罪。傅介子又趁着夜色,率领勇士杀死了匈奴使者,平安到达了大宛。     

汉昭帝时期,楼兰国仍反复无常。大将军霍光又派傅介子带着大批珍贵礼品和精干勇士,前往西域,宣称此行专程赏赐属国。     

楼兰王十分贪财,听说汉朝皇帝派使者到西域赏赐附属国,一点防范也没有。傅介子在驿馆布下埋伏,邀请楼兰王到驿馆赴宴,一举杀死了楼兰王,平定了楼兰,建立了战功。

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扩展资料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

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楼兰之名始见《史记》所载,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刘恒的信,楼兰归属匈奴。公元前60年,属汉朝西域都护府。楼兰是西域最东边的丝绸之路上的当道小国,汉匈为争夺西域都欲控制楼兰,楼兰在汉匈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公元前77年,西汉勇士、著名外交家傅介子杀楼兰王更其国名为鄯善,汉朝应鄯善之请求,派兵在其境内的伊循城内屯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典故

百度百科-楼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