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安抚要打针的婴幼儿?儿子每次打疫苗都哭哭啼啼的,怎么才能

2020-04-24 母婴育儿 140阅读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把惧拍降到最低。就打针这事来说,家长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孩子,认为这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长应引导孩子平静地接受,并培养孩子忍耐痛苦的勇气。
  帮助宝宝放轻松医学上为了减轻宝宝打针时的疼痛,设计的注射器又细又短,但是,小宝宝在面对“异物入侵”时,还是会哇哇大哭。下面的一些方法,可有效缓解宝宝的疼痛感。正确的固定姿势研究发现,“无尾熊固定法”是打针时减轻宝宝疼痛感的最好姿势。由父母双腿夹紧宝宝双腿,再让宝宝侧身呈抱树姿势环抱父母。
  父母就像树般,成为宝宝打针时的依靠。采用“无尾熊固定法”夹住宝宝大腿,可避免打针时乱动,宝宝抱着父母,也会有安全感。妈妈的抚摸与安慰建议打针时,父母一定要陪伴宝宝,抚摸他,轻言细语鼓励他。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冶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心理学研究发现,亲人的语言与肢体安慰,对宝宝有类似于“情感镇定剂”的作用。父母首先要保持镇定,妈妈如果感到惊慌,这种忧虑感会传递给宝宝,当他感觉到气氛不对时,也会哇哇大哭。父母如果泰然自若,宝宝也会感受到一种安全感。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比如很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纸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了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相信大人。转移注意力可以准备些小玩具让宝宝“分心”,比如公仔、机器人等等,玩具可以将他的注意力从抽取血样、打针等医学治疗中转移。
  此外,有些医院在儿童病区里播放轻快的音乐,帮助宝宝放松。激发孩子的勇气。孩子的忍耐力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不要以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打完针就给你买玩具”等方式达到目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孩子的道德发育。备个奶嘴对那些习惯使用安抚奶嘴的孩子,在打针之前、当时或之后,可以给他一个安抚奶嘴,这会让宝宝觉得好过一些。
  如果在安抚奶嘴上抹一点糖水,效果会更好。回到家之后的安抚也很重要打第一针回到家后,妈妈对宝宝的爱抚也很重要。有的妈妈发现,宝宝会在睡梦中惊醒并且大声啼哭,仿佛打针的梦靥还没有过去。妈妈的怀抱是宝宝最安全的港湾,晚上睡觉前抱抱宝宝,轻轻拍打他,让宝宝有安全感地入睡。
  如果半夜宝宝哭醒,可以抱抱他,亲亲他,用手摸摸他的头,等宝宝停止哭闹后,再轻轻拍打入眠。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