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造之恩——明太祖亲赐国号。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明,第二年,高丽国王就遣礼部尚书亲至南京恭贺登极,并请封爵。明太祖随即颁布诏书,接受高丽为明藩属。洪武二十五年即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废高丽宗室自立,嗣后以“权知高丽国事”的身份向明太祖遣使上表,称高丽宗室王瑶昏庸,群臣国人以社稷生灵为虑,共推(李)成桂主国事,“伏望圣裁,俯从舆意,以安小国之民”。面对李成桂已废高丽宗室而自立的事实,明太宗答复:“果能顺天道、合人心以安东夷之民...实彼国之福也”。默认了李成桂的政权,李成桂大喜过望,感激涕零。随后不久,李成桂遣使节,请求明朝赐予国号。明太宗答复,“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于是李成桂美滋滋地更改国号为朝鲜,建立了具有合法性的政权,绵延五百余年的朝鲜王朝就此奠基。此谓“大造之恩”。
2.再造之恩——明神宗匡复朝鲜宗庙。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出任关白,开始侵略朝鲜。根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明神宗二十年,日本分三路直逼汉城。此时的朝鲜王朝,已 “升平二百年,民不知兵”,使得“郡县望风奔溃”。朝鲜国王不得不放弃汉城,先至开城,后至平壤,又至义州,“旦暮且渡鸭绿江”,向明廷派出的“请援之使络绎于道”。明廷应朝鲜之请,发精兵赴援。1598年,明、朝联军乘丰臣秀吉病亡、日军撤退之机,在露梁海阻截围歼其舰队,此役日军几乎全军覆没。至此,明朝帮助朝鲜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将日军全部逐出了朝鲜。此次作战长达七年,明朝“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称得上是倾国相助,使朝鲜国境得复,国祚得延。朝鲜举国上下对此感激涕零,对明朝的尊崇达到了极致。朝鲜为明朝将士逐一建立祠宇,以感念明朝相救的恩德。不仅当时人人感恩,其后朝鲜君臣士人论及明朝时,也无不极言神宗皇帝的恩泽之厚。尽管朝鲜后来被迫臣事于清,朝鲜人却仍然以“神宗皇帝再造之国”和“神宗皇帝所活之民”自居。
3.东援之恩——崇祯帝危难之中发兵思救。1636年2月,皇太极遣使通报朝鲜,自己将由汗改称皇帝,希望朝鲜参与劝进,顿时朝鲜举国哗然。士大夫纷纷上疏,痛批:“臣堕地之初,只闻有大明天子耳…我国素以礼义闻天下,称小中华,而列圣相承,事大一心...今乃服事胡虏,偷安仅存,纵延晷刻,其于祖宗何,其于天下何,其于后世何!”当时有一百三十八名太学生联名上疏,请斩使焚书。在举国激忿的情势下,朝鲜国王决定不见后金使节使,不受其书。四月,皇太极称帝建清,改年号崇德,是为清太宗。当时恰有朝鲜使臣在清廷,被要求跪拜朝贺,被朝鲜使臣断然拒绝,清、朝关系公然破裂。十二月,皇太极领兵亲征朝鲜,一路望风披靡,仅十余日便迫近汉城。情势紧迫,朝鲜王子和妃嫔全部被送往江华岛,国王自己与世子百官避往南汉山城固守待援。朝鲜告急的消息也传入中国,此时的明王朝内有寇乱,关外有虎狼之敌,但崇祯帝仍然“命总兵陈洪范调各镇舟师赴援。三月,洪范奏官兵出海。可惜,在援军到达之前,多尔衮所部清兵已经攻陷江华岛,俘虏了岛上的朝鲜宗室,押至南汉山城下,最终朝鲜国王被迫与清人签订了城下之盟。因为消息阻隔,崇祯皇帝曾发兵相救之事直到1749年才为朝鲜君臣所知。朝鲜国王说“试思崇祯时景象,清兵满辽阳,流贼遍中原,然犹欲涉海出师,远救属国,中夜念此,不觉泪下。毅宗德意,无异神皇。”将崇祯皇帝的恩义与神宗皇帝的再造之恩相提并论。
以上就是明朝对朝鲜的三大恩,为不忘旧恩,感怀故明,朝鲜专门修建了大报坛,祭祀明太祖、明神宗万历皇帝和明思宗崇祯皇帝。明亡后,朝鲜编写多部明史,并且明确申明,他们编撰明史的目的是“大复仇重讨贼,严尊王黜夷之法”,“伤皇朝遗泽之既泯,痛今日大义之莫伸”。朝鲜各界不承认清朝合法性的历史观长期存在,虽在正式公文中不得不使用清朝年号,而国内官民则依然长期沿用明崇祯年号,以至出现了“崇祯百五十六年”之类的纪年。朝鲜各位国王也拒绝将清朝皇帝给自己的谥号刻在墓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