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指的是混凝土的抗压能力的大小,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主要按照混凝土的每个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标准值来划分,主要采用的是符号C,或者是用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m^2或 MPa计)来表示。
一般用fcu表示混凝土标准立方体的抗压强度,通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将普通的混凝土划分为十四个等级,分别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例如,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指的是30MPa≤fcuk<35MPa的强度范围。混凝土强度的等级的影响因素包括有水泥的等级、水灰比、骨科、龄期、养护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与养护时间存在着一定的曲线关系,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时间小于14天的时候,曲线的增长趋势较陡,增加的的趋势快,时间大于14天之后,曲线的增长则会开始变得缓慢,最后等到了28天的时候,曲线的上升趋势变得十分的缓慢,接近不变。也就是说,混凝土的强度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整体的上升趋势由快到缓慢,到一定的时间之后,强度才逐渐停止增长。
各种实验证明,各个等级的混凝土的强度的增长都与时间的因素有关,但是无法确定具体的多长时间之后能够达到的最终的强度为多少。影响因素除了时间还有温度,二者条件必须同时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达到终凝的状态。
在标准条件下,标准试验方法测得,一般7天左右就可以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60-70%,14天左右可以达到设计强度的80-90%,如果是强度要求更高的混凝土,其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更久,一般来说这个时间并不好确定,其影响因素较多,测试的条件稍微改变就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水灰比的值与混凝土的强度大小成反比,比值不变时,可以用增大混凝土和易性来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小结: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除了水灰比外,还有粗骨料等因素。例如混凝土中的粗骨科的粒径对于其影响力大于细骨科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但其中砂的质量对于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混凝土的强度与添加剂的种类、掺入的方式有关,只有在温度湿度等所有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