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古代女子十九岁被称为“桃李年华”。
二、桃李年华
1、释义: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桃李年华,一般指十九到二十岁的女子。
2、出处:“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明代徐渭《又启严公》(我发誓必将达到事后的效果,来不愧于青春年少的年纪,一举实现这些话,抒发自己志向。)
三、对古代女子年龄的称呼
1、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2、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3、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4、及笄:女子十五岁。
5、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6、桃李年华:女子十九、二十岁。
7、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扩展资料
男子在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生出来是红色的,所以叫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4、龆龀:儿童换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9、弱冠:男子20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10、而立: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11、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40岁的代称。
12、知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3、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后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
14、古稀:70岁。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5、耋:70-80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6、耄:80-90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17、期颐:100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