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的发射标志中国导航系统开始全球组网了吗?

2020-08-11 科技 208阅读

自古以来,北斗七星默默为人们指引方向。

而如今,天空中又出现了另一组“北斗星”。未来,人们的日常出行、春种秋收、抢险救灾都离不开它们的指引。

▲北斗卫星

据报道,11月5日,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一箭双星”发射升空,中国国产导航系统的重大升级随之开启。

现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中,只有四名成员——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这其中,北斗最为年轻。

中国研发北斗卫星系统,不仅为了与美国、俄罗斯以及欧洲进行竞争,更是一种避险策略。一旦这些外国导航系统发生故障,中国不至于乱了阵脚。

在商业方面,有竞争代表有好处;但在导航领域,竞争则是一种必要。

北斗卫星系统的开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2000年年底,中国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即“北斗一号”);

2012年年底,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即“北斗二号”);

而到2020年年底,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即“北斗三号”)建成后,将向全球提供服务。

▲两颗北斗卫星搭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上天。

这一系统的研发,不仅减少了中国对外国导航系统的依赖,还为迅速发展的商业卫星导航系统开启大门,更为中国在科技领域建立起国际声誉。

此前,20多颗北斗卫星已经运行在轨道中,它们的覆盖范围仅限于中国和其他几个邻国。最新升空的两颗卫星拉开了全球组网“战幕”。

未来3年,35颗北斗卫星(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在空中运行,与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发起正面对决,在全球覆盖方面进行激烈竞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看似远在天边,其实近在眼前。

从智能手机到自动驾驶汽车,北斗都可以为人们提供精准优质的服务。它还可以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结合起来,运用于城市燃气、城镇供热、电力电网、供水排水等多种行业,构建智慧城市。

▲智慧北斗精准应用峰会在北京雁栖湖召开。

最近,人们出行时经常用到的共享单车就利用北斗卫星系统,实现了更加精准的定位。

▲根据现在的定位系统,共享单车可能会因为一片树荫,位置发生偏移。

此外,在抢险救灾、精准农业、渔业播报等民生项目方面,北斗卫星系统也将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

▲2016年3月11日,湖南省岳阳市渔政管理站举办为期一天的全市渔政执法北斗监控管理系统操作培训班。

据介绍,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后,电讯中断,北斗卫星系统在那时就派上了用场,被用来向急救中心发射信息。

▲减灾中心工作人员在汶川现场利用北斗用户机报告灾情。

北斗卫星如此全能,有其优良的性能在背后作为支撑

在北斗二号的基础上,北斗三号提升了1倍到2倍的定位精度,达到2.5米到5米的水平。

北斗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卫星可以识别汽车在马路上应该用哪条车道,在大风中检测到建筑物的摇摆,并引导消防车到最近的消火栓。

▲杨长风

卫星能够精准定位,离不开卫星时间准确性。在北斗卫星的上行和下行信号中,时间信息是最重要的控制信息和定位依据,用户定位信息准确的前提是各卫星本地时间的高度统一。

而这是靠卫星的核心设备原子钟维持的。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原子钟一旦发射上天,便一锤定音;原子钟一旦失效,卫星也随之失效。

据悉,北斗全球导航系统采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星载铷原子钟。这两种原子钟优势互补,为北斗卫星系统提供良好的守时基础。

据了解,到2020年全系统建成后,北斗卫星的性能将与GPS相当,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到那时,人们口头上说自己在用GPS导航,但实际上他们的手机正与北斗卫星对接。

与此同时,北斗还将提供时空坐标,成为国家安全的支柱

与空中的北斗卫星相对应,中国在地面建了1500座地面站,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准确性。

伴随着北斗走向全球的脚步,这项计划继续往前推进着。中国已经计划在巴基斯坦、泰国等几十个国家建立类似的基地,将高精度的服务延伸到海外的军事和政府用户。

▲2016年,中国发布《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还发布了英文版、法文版、俄文版、德文版、西班牙文版、阿拉伯文版和日文版的白皮书。图为中文版和英文版的白皮书。

现在,北斗卫星系统已经覆盖了巴基斯坦、沙特、缅甸等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相信在未来,北斗卫星系统能指引中国走向更远、更美好的未来。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