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其实并不复杂,过程也并不曲折,但是光秃秃的太平北路大行宫段的确让很多南京人无法接受。这很正常,作为市区梧桐路中一个难得的景观精品,太平北路大行宫段的现状让人不禁有些伤感。
城市的建设不可避免,但是城市的人文同样不能抛弃,一进一退之中彰显出了一个城市长官的智慧和市民的素养。南京有幸,有这样一群热爱她的市民,只是在热爱她的同时可以将这份爱表达的更为理性和充满气质。所以希望每一个南京人都可以将理性作为思考的前提,将情感作为热爱南京的源动力,这样的市民更是南京之幸。
最后,由衷的希望相关部门可以看见这样一群热爱南京的市民,保树运动只是个开端,尽管其中也许有着谎言,有着各种不明真相的质疑和谩骂,但是这的的确确是我们为这个城市出的一份力。借用一个网友的话“如果这个可以推动资讯透明化,也未尝不可”。
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张千帆:
南京梧桐树事件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应该砍树。如果多数居民在经过考虑之后同意,未尝不能为造地铁而砍树。关键在于市政府相关部门理应向居民公布地铁方案及其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包括需要迁移多少梧桐树以及不同的替代方案,允许居民发表意见、回答居民提出的疑问,并充分尊重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多数意见。
艾利艾咨询(IRI):
南京“梧桐让路”事件让人们再一次见证了微博的强大威力。南京在该事件的处理方面,确实顾及了民意,但其中起到催化作用的恐怕是黄健翔等“名人”及普通网友的微博。如果不是他们积极参与,此事也不会被放大。南京目前暂停移栽是在与民意正向互动,问题在于,此前为何就没有考虑到民意?微博时代的来临,对各级政府的行政能力及行政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民意和政府行政之间找到平衡,还需各级政府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在舆情高涨期间,南京市民众走上街头,为树木系上了绿丝带表达了市民对梧桐树的不舍。针对此舆情,南京市政府审时度势由先提出“少砍”到最后由南京市副市长陆冰亲自承诺不再砍伐梧桐树,并对“台湾立委”、国民党中常委邱毅在微博上的意见进行了反馈,用实际行动表现了政府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南京市政府的表态和举动得到了市民和媒体的充分肯定。在此阶段,南京市政府行政效率之高效、对传媒反映之慎重塑造了政府的媒体新形象。
梧桐树在被停止砍伐之后,针对舆情事件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古树名木及行道大树保护的意见》从政策层面上肯定了此次舆情事件的成果、安抚了民心、顺应了民意。
网民评论:
@张醒生:
要为南京市长鼓掌!虽然晚了点!但胜于无!这是中国公民用微博保护公民权利的又一成功例证!微博改变世界!
@呦嚯:
“移一棵树补两棵树”?请问什么叫占补平衡?它主要是指补的这个必须要有同样的质量才行,而不是指数量。一棵生长80多年的三四层楼高的大树,你也必须补出一样的树,否则你就是补10棵小树苗也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