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2020-09-25 教育 80阅读

(一)中等职业技巧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运动,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重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导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代、黄金时代,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广泛、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负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偏向十分明显,过火寻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甘心,感到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糟蹋时间,还不如不学。

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控制基础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4.学习的认知能力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运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乏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5.学习焦虑现象比较广泛。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搪塞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测验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胆怯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动。


(二)中等职业技巧学校学生的情绪心理问题

一般认为,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响,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职校生的心坎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点的,而情绪情绪最能体现他们心坎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


  1. 情绪不稳固,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比少年期更为突出,容易涌现高强度的高兴、激动,或是极端的恼怒、悲观。他们的情绪变更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涌现偏豪情绪和极端的行动方法,激动性强,理智性差。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职校生情绪躁动不安,动不动就想哭,大叫大喊或摔砸东西,与同学、朋友争辩起来面红耳赤,甚至产生激烈的争执。也有一些职校生经常性的大惊小怪,给人一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印象。


2.社会性格绪表现冷淡。就其本质而言,职校生的冷淡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响。不少情绪冷淡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淡无情”,对集体运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到。有人说职校生情绪世界中的“冻土层”很厚,因为在初中阶段老师关爱的“阳光”照射到他们的时间不仅短而且热量少。国外心理研究者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在职校生中表现更为突出。


3.情绪容易遭遇挫折,挫折容忍力弱。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职校生群体广泛感到宏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筹备,不明确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些职校生稍遇挫折,就感到受不了,产生“还不如逝世了为好”的厌世心理。出走、打架、斗殴、自残、轻生等现象在职业学校并不少见,也阐明职校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比较单薄。

4.情绪严重压抑,情堵体验消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职业学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职校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常常有身心疲惫感,感到自己活得真累。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睦的职校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换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擅长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三)中等职业技巧学校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必定偏向性的、比较稳固的心理特点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础的精力面貌。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过剩人”的心态比较广泛,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

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寻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感到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抛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盼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力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涣散。一些职校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情愿沉沦,听天由命。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火关爱,依附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职校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少,社会认知方法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断定,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发展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面对快速多变、纷纷复杂的社会,可以说职校生比同龄优势群体的学生显得更加困惑和无所适从。

3.人格尊严受到严重侵害。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社会上很多人都疏忽职校生,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长眼中“没盼望”的一代,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范例,是现实社会中“过剩人”的代表。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4.不良性格特点广泛存在。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附、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偏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一些职校生可以毫不迟疑或毫不内疚地说谎、诱骗、讹诈或偷盗,“边沿性人格”、“双重人格”、“物化人格”等并不少见,反社会性、决裂性、戏剧性等人格障碍偏向在一些职校生言行举止中也有明显表现。


(四)中等职业技巧学校学生的自我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材、行动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不难创造,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抵触比较突出。

1.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由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就是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德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部分职校生由于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责备和不满,常常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力,总感到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涌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2.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便安排、指使别人,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盼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情况正相反,许多独生子女职校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峙的角色和行动如恶作剧、故意扰乱、夸张夸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3.自私自利心理广泛。在职业学校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职校生过火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盼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盼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赞助别人。不少职校生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表现为时时处处事事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却很少自觉地关心他人和集体。


(五)中等职业技巧学校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

职校生的人际来往,重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来往。而职校生的人际心理问题,也重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社会性来往萎缩。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自然在以学业好坏为标记的学校、社会里,职校生就是笨孩子、傻学生,座位是在教室的后排,上课没有被提问的机会,根本没有参加学习比赛的可能,有些老师和同学都懒得与他们打交道,一些家长甚至不容许自己的孩子与职校生来往相处。进入职业学校后,一些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来往仍然心存疑虑,总是怕这怕那,尤其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因而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不愿意裸露自己职校生的身份,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性来往,甚至盼望自己与世隔绝。


2.异性来往上的行动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悟,职校生已经逐步度过了异性疏远期,而走进了异性接近期。他们渴望与异性多接触来往,和异性谈话交换会感到十分高兴,和异性在一起运动感到特别高兴、高兴。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盼望建立良好的异性来往关系。由于情绪的激动性,不少职校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能理智看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寻求所谓的爱情,因而职校生早恋现象比较广泛,由此而引发的职校生品德心理问题和性行动毛病等违纪现象比较多见。

3.师生间来往缺乏信任感。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经常被老师疏忽、排挤、责备,一些职校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猜忌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看待与自己相干的事情不够适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峙情绪,涌现逆反行动,不配合、不支撑老师的工作。

4.代际来往的隔阂明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代际冲突是一种必定的现象。而在现代社会转型期,所谓的“代沟”、“代差”问题更为明显和突出。不少职校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换比较艰苦,经常抱怨父母不懂得、不尊重自己,鄙弃父母的存在和价值,与父母的抵触

冲突不断,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行动冲突。

5.网络来往失度失范。一些职校生在现实来往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如今,不少职校生着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人际来往,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在网络世界里,更有一些职校生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到和“为所欲为”的激动,自我束缚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违背网络来往道德规范,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动,如粗言恶语、人身攻击、“灌水”、网恋或多角恋等比比皆是。沉沦于网络来往容易导致职校陌生忽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淡,造成人际情绪的逐渐萎缩,产生严重的人际来往心理障碍。

(六)中等职业技巧学校学生的性心理问题

伴随着男女两性身材形成的变更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处于青春期的职校生性意识和性格绪已经开端萌发,盼望多懂得性的知识,但又怕别人创造或嘲笑。性生理上的激烈变更,会给职校生带来所谓的“青春期骚动”和强烈的“性困扰”,产生不少性心理问题。

1.性征体相的烦恼。第二性征的涌现,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青少年的“第二次出身”。许多职校生总在为自己性征体相的不如意而烦恼,担心自己的形象不佳。不少男生常反问自己:我的长相怎样,是不是具有成熟男子汉的气质;而女生常反问自己:我的外貌如何,有没有青春女性的现代风采。一旦得到别人的确定和认可,就会兴高采烈、高兴无比;一旦获得别人的否定性评价,就可能伤心烦恼不已,甚至茶饭不思。职校生中的“追星族”比较多,明星偶像崇拜热一浪高过一浪,内在原因就是要寻求一种莫名的身心补偿,摆脱困扰自己的性征体相的烦恼。

2.性心理反响过敏。有些职校生经常被原始的性愿望所困,对性问题过于敏感,表现为过火热衷于性知识的勾引,过多浏览性描写的书籍,爱好谈论性的话题,流传一些性的笑话,沉沦于性的想象或性的“白日梦”。有些职校生养成了习惯性的手淫等自慰行动,常常自责不已,有着强烈的罪恶感和抱歉感,生怕别人识破自己性方面的隐私或机密。对于遗精、月经等一些正常的性生理现象,不少职校生缺乏科学的认识,产生惊恐、怀疑、羞涩、精力恍惚、焦虚不安等心理反响。

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的性愿望比做火药库,如不加引发,保管得当,则能够保持安静,相反,则可能引起强烈的爆发,带来灾害性的成果,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不少职校生涌现的不良品德或行动问题,追根溯源都与自身性生理、性心理或性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关。这也阐明进行适时、适度、适量、适当的青春期教导是中等职业技巧学校素质教导的当务之急。

(七)中等职业技巧学校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择业就业是当前职校非常关心、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择业就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决定,伴随着这种决定而来的往往是高兴、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抵触心态。

1.择业依附退缩心理。虽然现在履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许多职校生还是寄盼望于学校或家长赞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对于职业学校承诺保证毕业推荐就业的那些专业,职校生往往是十分爱好、情有独钟。这也阐明不少职校生在心坎深处还是畏惧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力和能力。

2.择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职校生的一大“心病”。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巧程度低,畏惧“毕业就是下岗”,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措施转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3.择业思维定势心理。一些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盼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职校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抵触。


望采纳。【高考蜂背,听着背】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