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象形文字的起源至历史的时间轴

2020-05-05 文化 122阅读

传说,古埃及象形字是由一位叫图特的古埃及神创造的。这位神是人身鸟头,他左手拿着书板,右手执笔书写。

古埃及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200年以前,一直使用到公元3世纪逐渐被当时流行的科普特文字所代替,最后被阿拉伯文化所征服而消失。埃及象形文字已成为无 人知晓的历史陈迹,然而,罗塞达石碑却成为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

一、发现文字

1、1799年8月,远征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在尼罗河口附近的罗塞塔城郊挖掘战壕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石碑,长115厘米,宽73厘米,厚28厘米。碑上刻有3种内容相同的文字,上半部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埃及世俗体文字,下面是希腊文。

2、1802年4月,斯蒂芬·韦斯顿首先将古希腊文译成英文,同年,法国学者希尔斯特和瑞典学者阿克伯来研究出世俗体文字中的代名词和物主代词。此后,英国学者托马斯·扬找到了石碑中3种文字的联系,并 解译出世俗体碑文的大部分意思。

3、法国学者商博良于1808年对石碑3种文字进行对比研究,首先破译出象形文字中的“托勒密国王”的名字,并把其表音符号用罗马音符标出,以此为楔子经过一年多的钻研,终于揭开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奥秘。

4、1890年代发现的纳尔迈石板(公元前3000年)多年来被认为是埃及象形文字的最早文献。然而,1987年德国考古队在阿比多斯发现了前王朝的一个统治者的U-j坟茔,复原了几百块骨片,从中找到了具有完全规模的埃及象形文字。这一坟茔的年代为公元前3150年。

埃及象形文字包含3种字符:音符,包含单音素文字,还有许多单音节文字和多音节文字;意符,表示一个单词;限定符,加在单词的最后以限定语意的范围。

二、在波斯人的统治期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间断),在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在马其顿和罗马统治时期,圣书体继续被使用。晚期埃及象形文字的地位有点复杂。

1、一种说法是埃及象形文字区分了“正真的埃及人”和外国统治者(以及埃及的仆从),这可能归因于希腊和罗马的作家对于埃及象形文字的偏见。

2、另一个原因是出对自己的文化的自尊心,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家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方的文化。由于埃及象形文字是神圣的,那个时代的作家门把它想象成寓言式的,甚至是魔术式的,秘传的,神秘的知识。这种自尊心导致的不是好奇心,而是无视。

3、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够读出这些埃及象形文字,此后逐渐就真的成了一个“谜”。

4、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公元391年发布敕令,关闭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从此就再也没有建造过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碑或者神殿。

5、最后写下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不久后,在遥远南方的一座神殿里发现的。


扩展资料:

公元4世纪出现了Horapollo的《象形文字集》,对将近200个象形文字作了解释。到底谁是作者至今还不清楚,这部著作长期以来成为解读埃及象形文字的障碍物。

早期研究者认为它源出于希腊文,研究则倾向于它含有真正的知识的残片,把它定性为埃及知识阶层试图挽救濒于失传的文化的一次“绝望”的尝试。《象形文字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符号主义起了主要的影响,特别是安德烈·阿尔齐亚特的《图形的寓意》,还有弗朗切斯克·科罗纳的《波利菲尔之梦》。

几百年来,有许多近代学者对解读这些象形文字进行了尝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7世纪的Athanasius Kircher。然而这些尝试不是失败,就是漫无边际的想象力的虚幻。对解读埃及象形文字最有成就的是托马斯·杨和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在1800年的初始。

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罗塞塔城附近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写成的黑色玄武石碑,被称为“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给解读带来了关键性的资料。

商博良借助自己丰富的语言知识,从国王托勒密的名字入手,在1830年代几乎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这对当时诞生不久的埃及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埃及象形文字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