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与传播的专业课程,需要学习内容的范围,毕业的就业走向,就业率等,谢谢解答,谢谢

2020-09-23 教育 80阅读
新闻传播学专业主干课程: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通论、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摄影、新闻摄像、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新闻学等。
新闻传播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中西方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传播学的发展,各种理论、流派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传播学知识,针对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传播现象,进行思考、辨析以及进行各种传播实践的实际能力
新闻传播学专业就业前景:
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看好的。目前在美国大约有14万学生在进行4年制的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课程学习。据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AEJMC)的年度调查,在1998-1999学年度,估计有35000名学生取得了学士学位,3000名学生取得了硕士学位,1000名学生在读博士。(Beasley,2001)那么,市场对新闻教育的需求到底有多大呢?美国报纸主编协会(ASNE)的调查显示,2001年美国日报净裁2000个记者职位。过去美国媒体用人量的标准是,每1000份发行量就有1位工作人员,现在这几乎成了神话。据2002年5月的调查,仅《纽约时报》接近此数,《华尔街日报》每3000份发行量有1人,《今日美国报》则是每5250份销量才有一人。而同时,美国大约有300份报纸缩减版面和规模。1999年,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传播领域工作的有65.1%。在美国,报刊、广播电视、公关公司、广告公司、新媒体领域,都更愿意雇用新闻与传播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这些毕业生随处可得、人工费用相对低廉而且还经过了必要的训练。但是,不少学生没有找到他们打算进入的领域和想要就业的岗位。
新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传播媒体的需要。近3~5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据调查,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传媒对本科毕业从事一般新闻采编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已接近饱和,今后不再录用大专层次的毕业生。(何梓华,2001)同时,各类非新闻专业毕业生也蜂拥至媒体希望分食一杯羹。研究显示,2000年以前大约50万新闻从业人员中,只有3万人员来自新闻专业,也就是说,95%的从业人员来自其他专业。《北京青年报》每年招聘记者,报名与录用的比例在50:1左右。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但收效不大。当然,在政策范围内媒体的增多和扩容,还是给了新闻人才一定的空间,据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场最急需的人才是媒介、咨询等行业,而不再是前几年的IT、商务行业。(《北京青年报》,2002年6月10日p.36)只是市场对新闻人才的要求更高了。
新闻传播学类学生就业现状及难点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681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类相关专业,7个专业布点数达到1244个,在校本科生约23万人,占到高校在校本科生人数的1.4%。就业人数逐年增多,方向相对丰富,前景相对乐观。2013年底,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新闻传播教育的专项调研,参与此次调研的高校386所。根据此次调研发现,我国当前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方向及前景
就业方向相对丰富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政府部门以及各类传媒机构、广告公关公司、媒介研究公司、高等教育院校也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进一步丰富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传媒行业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时期,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多方面的选择。
就业前景相对乐观
根据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底对新闻传播教育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80%以上,就业前景相对乐观,但各地区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就业率明显低于发达地区的毕业生。
2.就业难点
主流媒体就业率偏低,就业满意度不高
由于传统主流媒体行业的岗位设置几乎处于饱和状态,每年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毕业生想要进入专业对口的媒体单位比较困难,从而大量流入了与专业相关的其他行业。
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层次要求较高
“985和211高校的学生优先考虑”几乎是热门单位的一致要求。而很多用人单位虽然没有在招聘启事中明确提出对学校层次的要求,但是在简历筛选等考察过程中会实际考虑这一点,二本、三本院校毕业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几乎与省级和中央级媒体无缘。
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提高
在实际招聘中,用人单位更加看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对毕业生掌握融合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多青睐经验丰富、人脉广、具备专业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忽视应届毕业生敢于吃苦、可塑性强的优点。
另外,还存在就业地区不均衡、用人单位对专业认知不足、自主创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3.应对策略
面对现状,要想解决新闻传播学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我们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及学生个人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重构人才培养体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原有的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快速变革的媒体发展需要。面对这种情况,所有新闻传播专业院校都应该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结合融合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科交叉,坚持理论结合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融合技能,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仅有课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各新闻传播院校应创新就业指导的形式,通过主题教育、个性咨询、讲座论坛、举办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分享等方式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要加强毕业观、择业观教育,逐步改变学生的择业观念,动员毕业生“入主流、去地方”,使毕业生接受“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提高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的择业与就业。
强化通识教育,提升学生自身素养
要不断强化通识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此外,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高校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将其融入育人的各个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等诸多优良的品性,以加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改善办学条件,增强教学能力
高校要加强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报等校园媒体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课内外实践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高校要根据媒体发展的实际加强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学生配备专业实践所需的实验室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可以多聘请新闻单位的资深专业人士为兼职教师;选派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去媒体兼职或从事课题研究等。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拓宽就业渠道
新闻传播院校应高度重视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开展“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另一方面深化学生对于实习单位的感性认识,开拓毕业生就业范围,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