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制定和实施了“书记直通车”活动方案,创新了夯实基层、服务群众的实践载体,实现上下无缝对接,工作一步到位,民情准确把握,决策有的放矢的良好工作局面。其作法特点主要是:
1、在责任主体上凸显“书记”,探索“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体系。打破传统的分级负责,上下阻隔的工作格局,建立区、街(部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三级联动”的“书记直通车”工作机制,突出“书记抓”,使区、街两级书记联系直达基层,工作抓到基层。区委书记带头与全区53个村(社区)书记实行直通车联系。突出“抓书记”,适时扩大和延伸责任主体范围,全区全体区级领导和街乡镇场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让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党建“责任田”,构建了党组织书记管党履责的责任体系。
2、在活动方式上实行“双联”,探索“全方位、广覆盖”的长效机制。把“书记直通车”机制融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之中,建立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村(社区)和联系群众的“双联”制度,实行“1+5”的联系方式,即每人联系一个村(社区)基层组织一定三年不变,不因领导职务和岗位的调整而变更,重点联系贫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外出农民工和特殊群体等5类对象。同时以领导干部“双联”活动,促进村(社区)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最大限度地把党联系群众的政治责任挑在每个党员肩上,把党组织的服务惠及到每个群众身上,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
3、在角色定位上担当“八员”,探索“强基础、促发展”的作用方式。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主动担当起基层党建指导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科技致富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湾环境督导员、乡风文风引导员、村情民意调查员、便民服务代办员等“八大员”角色,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共同出主意、想办法,谋发展、搞建设,推动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了服务基层组织与服务党员群众的有机结合,用实际行动缓解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
4、在问题导向上突出“整改”,探索“破难题、解民忧”的实现路径。着眼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黄陂区设立“书记直通车”服务热线和电子信箱,建立村情民意信息处理系统,定期收集和梳理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并把整改贯穿到活动始终,规范了各类问题处理和解决的途径和办法,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对于局部或带个性的问题,由联系街乡镇的区级领导召集相关部门召开的“书记直通车”现场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对于带全局性和普遍性的问题,由区委书记主持召开“书记直通车”联席会议,逐项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针对群众反映较集中的突出问题,区委采取分类处理的方式,通过党代表提案和人大、政协议提案的方式分别集中限时办理。同时,要求各区直部门延伸职能,服务下沉,整合资源,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5、在监督管理上注重“双评”,探索“履职责、践承诺”的考核办法。对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群众提出了“六个一”工作要求和“六不准”工作纪律,即每周至少与村(社区)进行一次电话联系,每月至少到联系村(社区)作一次调研,每季度至少到联系户做一次家访,每年帮助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至少1件,支持村级集体经济新增收至少1万元,每人至少完成一篇心得体会或调研文章;要求领导干部一律轻车简从,俭朴进村,不准有街乡镇干部陪同,不准增加基层负担,不准搞形式主义,不准公款吃喝接待,不准搞迎来送往,不准收受土特产等礼品等。区委为每个领导干部印发了民情日志,加强日常监督,把“书记直通车”活动纳入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管理工程,实行“一诺双评”,每半年度进行一次履职承诺和实事登记,每年进行一次组织考评和村(社区)党员群众测评,并对“双联”活动实施全程监督管理,将考核结果录入领导干部实绩档案,作为考核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