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参军入伍的认识的论文 ,不少于2000字。

2020-06-06 社会 1106阅读
1、入伍动机
从问卷上看,大学生新兵入伍的动机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谋求建功立业型,二是实现曲线就业型,三是提升能力素质型,四是工资待遇吸收型。
谈到入伍动机就不得不调查大学生对部队的认识。大多数同学能够认识到我国当代军队没有变质,仍然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军队的社会地位和形象定位较高,对部队充满神圣光荣的情感,这个因素也是相当一部分同学投身军旅的重要原因。
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也是促使大学生参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很多同学表示,希望通过部队的锻炼,提升自身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暂避就业高峰,实现更好就业。当然,也有的同学看到的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地方薪金持续缩水与军队待遇逐步提高形成鲜明的对比。调查中有位同学说:“报名参军可以获得学费补偿或助学贷款,这样就不用为了学费发愁了。”
入伍动机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当然个人追求更好的发展无可厚非,然而调查中也发现了部分同学参军的功利取向过强,把参军入伍当做实现个人愿望的跳板。有的同学听说进部队后可能下到基层连队从一名普通的列兵干起,工资水平低或被分到艰苦偏远地区就迅速打消了参军念头,还有人问到当兵之后生活轻不轻松,福利厚不厚,住房给不给解决等问题,把待遇是否优越作为参军时考虑的第一因素。军队关系到国家的生命之本,入伍绝对不同于一般的就业,端正入伍动机是保证军队战斗力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针对这个问题采取必要的宣传与引导,是当下征兵机构应该考虑的。
2、入伍前景规划
大学生对自己入伍前景的规划是与其入伍动机相联系的。其中一部分人考虑的是留在部队发展,其余的则是将其作为一个为日后参加社会工作的平台。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与受调查者对军队的热情相比,在留队问题上,他们表现得并不很积极,有65%的人表示希望留在部队,35%的人表示认为在部队的发展空间较小。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他们对自身发展没有信心的主要原因。
在大学生眼中的部队常常是“手不离键盘,身不离战车”,而现实中直线加方块的生活、操枪弄炮的基础训练会使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感到没有施展才华的天地。部分被安排在普通班排的大学生战士感觉在这样平凡岗位上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也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相当部分大学生战士的工作岗位和当初来部队时的期望相去甚远。另外一个因素是待遇上的反差。特招大学生、国防生、军校毕业生、直招士官一踏进军营就有“官“的头衔,拿得是工资。同样走来的大学生,却是兵的身份,拿得是津贴,服的是义务兵役。
另一方面,由于政策的优惠,使得有些同学将参军作为跳板,如为考研赚取资本,为日后考地方公务员及就业增加筹码。采访中有同学直言不讳的说:“我们部队就是想锻炼两年,回去好安排工作。如果工作不满意,考公务员也可以加分。”
由个人入伍前景规划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大学生在部队施展不了才华,二是有些大学生只是将军旅生涯看做个人职业发展的一个跳板,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认识高度。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