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国民党和日军的伤亡比例

2020-09-13 综合 307阅读
国军共死亡148万人,日军死亡44万人,双方死亡比例约3.36:1
相关延伸:从中外各方资料看,倭寇在关内阵亡72万(不含关东军),大致认为国军消灭占40万左右。
八年抗战,国军师级以上将军阵亡两百人,陆军总共阵亡、负伤、失踪三 百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一十九人,空军阵亡四千三百二十一人,毁机二千四百六 十八架,海军舰艇几乎全部损失。 自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从中央军校毕业了大约二万五千名军官,这些 军官中有一万名牺牲在一九三七年七月至十一月
在八年全面抗战中,国军和日军有很多次大的会战,国军官兵整连、整 营、整团地为国捐躯者,屡见不鲜。例如,在一九三七年的淞沪抗战中,国军 官兵每小时的死伤数以千计,主力各师补充兵源竟达四、五次之多,团级以下 军官和士兵伤亡高达三分之二,旅、团长伤亡竟达半数以上。淞沪抗战国军先后投入兵力达七十万左右,伤亡人数竟达二十万。其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抗敌御侮的历史上鲜有其例。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的伤亡为何远大于日军
1、日本士兵战斗素质外,身体文化素质也远远比中国士兵强,日本士兵后勤供给充足,营养丰富,虽然日本部队饮食比欧美国家差距还是很大的,但是起码能吃饱吃好.中国士兵就不行了,普遍营养不良,美国记者曾经报道,中国士兵营养不良率98%,40%中国士兵严重营养不良.这和当时中国经济落后有关系,但是也和当时中国军队普遍的军官克扣粮饷有很大关系,史迪威曾经记录中国军队军官不克扣士兵粮饷的很少,大部分都会克扣,有的甚至把军队粮饷的70%以上拿到黑市上换钱私藏,而且这种克扣是各级军官层层克扣的,所以很多士兵吃不饱肚子,尤其是杂牌军,中央军好一些是因为中央军物资供应充足,就算大量克扣还是会剩的多一点,而且杂牌军本来分的就少,这也是当回杂牌军军纪很差的原因,你总要让士兵吃饱肚子对吧.
还有就是士兵的文化素质了,日本当时国内小学普及率相当高,甚至世界前列,中学普及率也很高,大学等教育也是亚洲第一.所以日军士兵普遍小学毕业,个别军种甚至普遍中学毕业.读写绝对没问题.中国当年小学入学率城市还好点,农村就惨了,一个村上千人能有三四个上学的就不错了.还都是私塾,学些三字经啥的.而当兵一般都是抓的壮丁,识字率几乎为零.甚至很多士兵混到营长团长级别都会文盲,自己写名字都很难.相对好一点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因为开展了普遍的识字教育.一般士兵普遍还能有几百字的认字能力和少量书写能力.国军中也有少数部队有这个措施,但是不是普遍.
2、日本军官,尤其是中低层军官素质很高,日本所有军官都基本上是日本士官学校等军校毕业.少量军官不会军校毕业,也都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教师等担当,并进行了培训等.加上日本底层军官是日本军队最右翼的,也称日本少壮派军官吧,胆子大,很用功,武士道思想影响很深.作战勇猛,不逊.中国的基层军官一般是士兵中选出或捐钱买到,尤其是杂牌军中这个现象更多.素质可想而知.而中国的中高级将领倒是大部分是军校出来的,当然大部分也是军阀混出来的.这样战斗中,中国军队中低层军官大量临阵脱逃问题确实严重,尽管每次作战高级军官都会带督战队,但是脱逃的人太多也没办法.
当然中国军队中高级军官临阵脱逃的比例也是比较大的,列举起来也是很长的名单.
3、中国的一些战役,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也就会说,这个战役,从军事角度上讲,不应该打,但是政治上必须打,那么,就还得打,毕竟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这就造成了中国军队有时候在地形等对日军十分有利的条件下还要坚守劣势的地形而不能后撤,造成被日军优势火力轰击损失惨重.
4、其实从作战经验上看,中国军队作战经验要比日本军队丰富的多.日本二战前十几年没有大的作战了,一战有过打青岛,但是那对比太大了,而且德国也很快头像了,之后有打苏联,也会象征性打一下,就撤了.大部分士兵后来都退役掉了,然后十几年没有任何大型战争.而中国 军队不一样,中国军队从武昌起义开始到抗日战争前,这二十多年里,战争一直没停过.
开始的反清就不说了,后来的讨袁啊,护国护法运动啊,北伐啊,然后的军阀混战更是厉害,当然还要叫上围剿红军.
最大的一次是中原大战,我就不多介绍了,自己去百度一下吧.参战兵力,伤亡人数,火力强度之高之大,以前没有,甚至抗日战争中也没有任何一场战役能比的了的(投入140万军队,伤亡40万,日最高发射4万发炮弹).
但是无论中国军官还是士兵作战经验就是内战和自己相差不多的对手的经验,这些经验用在日本军队身上,就起了反作用.
这点也是一个因素,主要还是对军官的影响吧,指挥上,日本人的火力强度,进军速度,突破能力,还有空中海上优势都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