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兄以及网上诸位学人身心清逸
小乘初果即是小乘见道,而要在二乘解脱道中见道,就是断除我见(或称身见),因此而使三缚结都断尽。然而是什麼障碍一切学人无法见道呢?今先举示经文,让大众明白,之所以修行无功,无法取证二乘见道--初果的原因:
佛开解梵志阿拔经卷一:何谓五阴?一、色,二、痛,三、想,四、行,五、识。此五覆人,令不见道。五阴之所以被称为阴,正因为这五个法(色、受、想、行、识)会遮盖众生的解脱智慧、实相智慧,使众生堕入这五法中,所以把这五法称为五阴。而对於五阴的无常不能如实了知,就是造成众生轮回不断无法取证解脱果的主要原因,而佛法中所说的无明,就是指对於五阴的内容无法了知,对於五阴的变异、无常不如实了知。今举经文说明:
杂阿含经卷八203: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以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正观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常。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无明,离欲,明生。
因此对於十八界以及五阴的无常而不能如实知,就是无明:因为不知五阴的虚妄而产生贪爱,就是阿含解脱到的无明。然而这边并没有说到大乘所要断除的无始无明,因为对於阿罗汉来说,实证涅盘本际(法界实相)并不是必要。
今在举示经文,让大众明白二乘解脱道的无明,断除的详细内涵,以及前提,已让一切有缘学人,得以亲证最基本的解脱果--初果。
杂阿含经卷十256:如是我闻...舍利弗答言: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何所不知?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不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不知。摩诃俱希罗!於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愚暗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有无明。又问:舍利弗!所谓明者,云何为明?谁有此明?舍利弗言:摩诃俱希罗!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知色无常,知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俱希罗!於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不但此经如是说,於杂阿含经卷十257、258中也如是说。由此可见,所谓二乘菩提中的无明,就是者我们对於五阴、十八界法的全部内容无所知,对於阴处界(五阴、十二处、十八界)无常故苦、故空、故无我,不能如实知,误以为其中的某一法不是五阴、十八界所摄,误认为是常住而不生灭的法相,就成为解脱道中的无明。假使能将这个无明断除了,就会同时断除三缚结,取证初果。但是如果只是确定五阴十八界的无常,一定会因为害怕落入断灭空而於内恐怖,或於外恐怖,还必须信受佛语,深信五阴十八界灭后,还有一个无间等法,常住不灭,今举经文趁机灭除大众的无明:
中阿含经卷54: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内有恐怖?世尊答约: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彼"或昔时无,设有,我不得]彼如是见、如是说,忧戚烦劳、啼哭椎胸而发狂痴,比丘!如是因内有恐怖也!
比丘叹世尊已,复问曰:世尊!颇有因内无恐怖也?世尊答曰:有也!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内无恐布也?世尊答曰:比丘者,不如是见、不如是说:["彼"或昔时无,设有,我不得]彼不如是见、不如是说,不忧戚、不烦劳、不啼哭、不椎胸,不发狂痴。比丘!如是因内无恐布也!
比丘叹世尊已,复问曰:世尊!颇有因外有恐怖也?世尊答曰:有也。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注)有恐怖也?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彼,如是见、如是说;或遇如来,或遇如来弟子聪明智慧而善言语、成就智慧;彼,或如来、或如来弟子。灭一切自身故说法:舍离一切漏、一切我、我所作,灭慢使故说法。彼,或如来或如来弟子,灭一切自身故说法,舍离一切漏、一切我、我所作;灭慢使故说法时,忧戚烦劳、啼哭椎胸而发狂痴,如是说:[我,断坏,不复有。]所以者何?彼比丘所谓长夜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意念;比丘多行彼,便忧戚烦劳、啼哭椎胸而发狂痴。比丘!如是因外有恐怖也!
(注:五阴是外法,本识是内法。若恐惧外法五阴全部灭除时会成为断灭境界,心中就有恐怖。)
比丘叹世尊已,复问曰:世尊!颇有因外无恐怖耶?世尊答言:有也。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无恐怖耶?世尊答曰:比丘者,不如是见、不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彼不如是见、不如是说;或遇如来,或遇如来弟子聪明智慧而善言语、成就智慧;彼,或如来、或如来弟子。灭一切自身故说法:舍离一切漏、一切我、我所作,灭慢使故说法。彼,或如来或如来弟子,灭一切自身故说法,舍离一切漏、一切我、我所作;灭慢使故说法时,不忧戚、不烦劳、不啼哭、不椎胸、不发狂痴,不如是说:[我,断坏,不复有。]所以者何?彼比丘所谓长夜可爱、可乐、可意念;比丘多行彼,便不忧戚、不烦劳、不啼哭、不椎胸、不发狂痴。比丘!如是因外无恐怖也!
这一段经文,若无一定的智慧,绝对是读不懂的,或是误会佛陀的真意。在此先将此经文的要诀点出:这段经文前面所说的"彼",是指想像中常住不坏的精神。然而真正常住不坏的精神就是入胎识,指的是无违法、常住法、清凉法、恒不变异法,不属於五阴十八界所摄,世尊将他说为[我],不同於生灭性的五阴十八界假我、无我。接著经文说的"此"是指凡夫比丘将五阴十八界的某一法或某些法,误认为是无违法,常住法,不是真正常住的[精神,我],而这段经文最后所说的"彼",才是常住法。接著再举示这一段经文紧邻著的前一段经文,就可以知道佛在阿含经中早就有说过"存有"的思想:
中阿含经卷54:复次,有六见处。云何为六?比丘者,所有色,过去、未来、现在,或内或外,或精或粗,或妙或不妙,或近或远;""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所有觉(受阴),所有想(想阴),所有此,见[非我有,我非彼有;我当无我,当不有;彼(觉、想)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所有此,见若见闻识知(识阴和行阴)所得所观,意所思念,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所有"此",见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常,不变易;恒,不磨灭法;"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
由这一段经文,很清楚的反证:五阴无常故无我的同时,已经表达确实有常住法与缘起性空的五阴并存的真相了,因为:五阴非我有,我非五阴有,这已经很明白的显示有一个与五阴同时并存的""真识存有""。说白一点,这部经典根本就是大乘经典,只是因为被二乘人听闻结集而成的缘故,大乘法义早就不在了,只是用来护持二乘菩提以及学人们不堕入断见中。也因此在这部经的后面,佛又说到:如来是正解脱如来,有因提罗及天、伊沙耶,有梵及眷属,彼求不能得如来所依识,如来是梵,如来是冷,如来不烦热,如来是不异。我如是说,诸沙门、梵志诬谤我虚妄,言不真实:[沙门昙芸(这是世尊的俗名,但是因为找不到字,只好用比较接近的代替),御无所施设]。
这部经文,佛甚至明说:你们外道所说的创造众生与万物的大梵天,其实就是这个我--释迦如来的自心;所以自心如来就是你们所说的创造众生与万物的大梵天。
而这个真识、我、如来,本来就是清净性的,因此他才是真正的梵,因为他本来就无烦无热,所以是冷,是清凉。由此可知,""如来所依识""是非常难以亲证的,连阿罗汉都无法证得,当然绝对不是外道们所能证得。
最后纵合以上所说,除了对於五阴的内容,五阴的无常必须如实了知,又如前面所举示经文:比丘灭尽五阴十八界以后的执著后,内无恐怖,外无恐怖,是因为知道灭尽五阴十八界以后仍然有个无间等法,常住不灭。这也是二乘解脱法中必须建立的智明,否则也是无明,一定会导致无法确实断除我见。
因此末学在此对大众呼吁,特别是对修学南传佛法的中国佛教界,提出极诚恳的开示:
第一:若没有能力了知五阴十八界全部的内涵,
第二:若没有现观五阴十八界全部虚妄的智慧,
第三:若没有智慧自我了知,或听闻而不信受五阴十八界无常无我的背后,有一个常住不坏的实体心存在,就一定无法断除我见乃至我执。
以上三点,就是我见无法断除的无明,今天末学将此举示出来,愿大众从这边深入思维,并且如理作意的观行,一定会发起见地而断我见、三缚结,取证二乘出果,分证解脱功德。
末学再次呼吁,对此真相,千万要加以深入探讨,那麼取证初果的解脱功德,并非遥不可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