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管理经过过去2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现状仍是极为参差不齐的。一方面,有像海尔集团这样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脱离了计划经济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员工的观念,建设了富有特色的、有应变能力的、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创造性的发展了欧美日本管理方法在中国的应用,并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管理精华。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从观念上仍处于脱离计划经济的初期,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到位,同时还有许多企业处于创业期的管理状态。 一般说来,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将是欧美日本管理模式以及中国文化精华的发展和应用。这种发展应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的创新性,取决于企业有没有从零做起的勇气和耐心,取决于能否实现员工的观念转变。中国企业管理的变革不应该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以下,我想阐述一下对中国企业管理的两个热点话题的看法: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欧美形成的一种竞争理论。它包括分析、获取、建立、发展以及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实际上,采用这种方法来构思竞争策略的欧美日本企业几乎没有。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我以为,第一,企业必须弄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加以培养与发展。第二,把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竞争之本,靠核心竞争力来维持企业竞争力是缺乏远见的,是致命的。可持续的竞争力总是一个囊括企业内外的因素、有区别的、难以模仿的体。为什么戴尔(Dell)公司能在短短几年内战胜惠普、IBM、康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收益性最好的微机厂商?有许多人认为戴尔只是打着一张直销的牌,那么请问其他公司的直销为什么不能成功?这是因为戴尔有一套包括直销、灵活的定制生产系统、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个性化直销配套服务以及极为高效的供应链等业务体系。这个体系有区别,难以模仿,成为戴尔的竞争力。 企业管理信息化 企业管理的大规模信息化,在欧美开始于80年代,在日本开始于90年代,许多企业以每年相当于销售额1%的预算推进企业信息化。最近这几年,尤其在日本,有些企业领导人在问:信息化到底带来什么经济效益?钱是不是白花了?这些企业往往是因信息化而信息化,听别的公司在作ERP,就开始盲目的作ERP。把信息化本身作为一个目的,没有理解信息化的真谛。 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业务质量和绩效,强化企业的实时管理,信息化必须由业务上的需要来驱动。同时,现代信息化是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的变革等为前提和必要条件的,无论是实现ERP、SCM或CRM,成功的前提都是:有实时提供准确信息数据的一线工作作风,有信息共享的企业文化,有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无边界组织结构,有整合性的企业内外流程,具备这些条件的中国企业并不多。 总之,必须从这个角度看待信息化,也只有通过变革、通过新的业务模式,信息化才能带来硕果。(完)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热点问题
行政效率是指在保证政府活动目标方向正确,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投入的工作量与获得的行政效果之间的比率。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效率的含义及其研究意义
按照通常的理解,效率意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
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在行政管理中投入的工作量与所获得的行政效果之间的比率,是人们在单位时间内和空间内开展行政活动,获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社会效果。简言之,行政效率是效果与消耗之比。效果是指有形的社会效果和无形的社会效果;消耗是指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综合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