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背景:
195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1师奉命集结安东(今丹东),编入东北边防军,执行镇守边防的任务(这一调动与6月朝鲜战争的局势紧密相关)。当时炮1师正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执行垦荒生产任务。突然一声令下,部队立即由生产队转为战斗队。
1950年10月,炮1师奉命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参战前夕,连营团层层召开誓师大会。麻扶摇作为5连政治指导员负责草拟全连的出征誓词。在10月中旬连队誓师大会前的一个夜晚,麻扶摇写下了“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的词句。这就是后来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原歌词。第二天,麻扶摇将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向大家宣讲。大会之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先后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当时,麻扶摇所在连队的一位粗通简谱的文化教员为它配了曲,并在全连教唱。
与此同时,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在志愿军入朝前到麻扶摇所在部队进行采访,在采访时陈伯坚发现了麻扶摇所作的诗句,认为它主题思想明确,战斗性强,很适合当时形势的需要。于是,就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之后他写的一篇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中,把这首诗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并作了个别字的改动,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当时他在文章中说:“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篇通讯。并把这首诗以大一号的字体排在标题下面,以突出的位置介绍给读者。
当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音乐家周巍峙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诗,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当天很快谱出了曲。同时,他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并以诗中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为题,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1950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和12月初《时事手册》半月刊,先后发表了这首歌。不久又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