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界定一下“最早的自然灾害新闻报道”,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要有新闻媒体,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二是,既然说最早,那么必须要有原件存世或者有确切的记载证明它。
先说新闻媒体。最早的新闻媒体当然是报纸,中国报纸的雏形是邸报,最早的邸报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关于灾害的记录属于邸报的报道内容,但是早期的邸报发行只算是人们的“新闻活动”,而不算“新闻事业”,它更接近于“政事通报”,所以早期邸报并不属于“新闻媒体”,上面的内容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并且流传下来的早期邸报的原文和对于邸报的记载里也没有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述。我认为明代中期以后的邸报接近于近代意义上的报纸。因为它的报道内容更多更杂 ,传播范围更广,并且基本上每日发行,符合报纸的“定期、连续”发行的定义,而且具有了商品性,也就是说明代的邸报具有了新闻事业的性质。另外明代的民间报房也比较兴盛,他们出版的也叫“邸报”,还有的叫“报帖”。个人认为,这些明代的报纸已经基本具有“新闻媒体”的性质,关键是,它们有一部分被保存了下来,也就是说,有确切的证明。
下面说说已经具备新闻事业性质的明代报纸被保存下来的内容及原件。
明代报纸的内容被保存下来的除了古人文集中的只言片语之外,就是《万历邸钞》和《天变邸钞》,另外还有一份珍贵的原件《急选报》。《急选报》共六页,雕版印刷,内容是万历八年吏部“急选”的官员名单,为了时效性而草草印出。急选报可能是民间报房所出也可能是邸报的“号外”,具体情况已经无考。急选报和灾害报道无关。我认为《万历邸钞》中有关于自然灾害的内容,可以认为是我国最早的自然灾害新闻报道。万历邸钞是由抄录者将万历一朝的邸报按时间编次摘抄而成,属于邸报的抄本,一共三十二册,大陆和台湾各藏一部分。台湾的那部分1969年出版了影印本,可惜咱们很难见到,大陆的那部分还在国图藏着,更见不到。大陆的新闻史家尹韵公先生有一部《明代新闻传播史》,里面对万历邸钞有较详细介绍,并摘录了部分内容,以此可知万历邸钞有关于自然灾害的报道。再说一下《天变邸钞》,所谓“邸钞”是人们对它的一种泛称,一般认为它是民间报房自己编写的,而非官方发布。天变邸钞只有一个内容,就是对于发生在天启六年(1626)五月初六北京内城西南角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明熹宗的上谕对此事称为“天变”,因此一直沿袭下来,其实这次灾难可能不单纯是自然灾害。发生灾难的地方正是当时的北京王恭厂火药库周围,现代学者倾向于认为这是一次地震引起的火药爆炸。天变邸抄写得很好,首先作者对于“天变”的情况作了一个概括描述,然后依次叙述灾难发生的一刹那各方面的情况,灾难当天各方面的情况,以及灾难发生前十天的各种征兆,类似于我们今天消息写作当中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报道的时间跨度将近一个月,内容涉及了方圆几百里的地方,涉及的人物则上至皇帝、钦天监、中央及地方官员,下至一般士绅、太监、道士及贩夫走卒等社会各阶层人士,可见编写者是经过细致采访的。天变邸钞是古代新闻写作的典范,已经具备了近代新闻报道的形态。
因此,个人认为,我国最早的对于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可以确定的就是上述《万历邸钞》中有关自然灾害的内容以及《天变邸钞》。
最后,说说南宋的“小报”。中国最早的新闻事业我认为产生于南宋,因为南宋出现了坊间私刻的“小报”。“小报”的内容是经营者本人或者请别人打探的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政事变动,以及从邸报上摘抄的重要事件,然后经过手抄,也有少量的雕版印刷,沿街叫卖。之所以说它是新闻事业,因为小报具有了“记者”——内探(打听“大内”的新闻)、省探(打探中央政府即“省垣”的新闻)、衙探(打探地方政府即“衙门”的新闻)等等,并且有印刷者、发行者。唯一欠缺的是没有证据证明小报是定期、连续发行的。也许小报会有关于自然灾害的报道,但是目前并没有发现存世的南宋小报原件,古人记载里也没有关于小报更多的记录。
中国是伟大的,当13世纪的欧洲人还用羊皮卷写“新闻信”的时候,我们已经把雕版印刷的邸报送往帝国的每个角落,而在帝国的首都,经常会有沿街叫卖的“小报”。16世纪的英国,玛丽女王的“星法院法令”将人们的出版权规定得死死的,同时代的我们,批评万历皇帝“酒色财气”的奏章,居然被刊登在邸报上。现在的我们只能回望那些“王朝的背影”,多么感慨!也许,但愿,另一个伟大的时代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