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鸡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快发展,基本上保持了与发达国家同步的先进水平,相继研发出了不同的工厂化养鸡生产工艺模式和成套的饲养设备,并根据各地不同的区域气候特点,逐步形成了密闭式、半开放式和开放式等不同类型的鸡舍建筑,完善了环境调控等相关技术标准。目前,我国规模化鸡场采用的环境控制与管理技术有:以笼养和网上平养为代表的离地饲养技术、光照调控技术、应用低压大流量风机纵向通风、湿帘蒸发降温技术、开发应用乳头饮水器、粪污处理技术等。
我国的中小型鸡场数量庞大,水平参差不齐,鸡场的环境控制与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影响了养鸡业可持续发展。
(1)饲养场地周边环境不良
由于个体养鸡投入较小,离居住环境地点近,造成与人居环境、其他养殖环境相互影响;有些地方虽然集中在养殖小区,但密集度非常高,无法实现养殖安全间隔。
(2)生物安全的隔离能力较低
由于场地投入不高,设施现代化程度低,隔离水平较低,因而无法做到近距离条件下的疾病防疫。
(3)环境控制状况较差
对设备、环境的消毒,饲料来源的控制、进出人员的管理等情况,都不能达到控制、限制疾病发生的环境要求。日常消毒程序也不完善。
(4)鸡只的自身污染和相互污染
大多数养鸡户不注意鸡本身代谢产物的妥善处理,造成鸡只自身污染和相互污染。
(5)生产上不能做到全进全出
不同日龄的鸡一起饲养,对病死鸡不做彻底处理等。
(6)对舍内温、湿度的控制水平较低
夏季,温度控制不利,蛋鸡产蛋下降、肉鸡中暑死亡增加。湿度的控制流于形式,如育雏前期湿度过低、后期湿度过大。通风基本上靠自然通风,在寒冷的冬季由于出于对保温的考虑,通风口基本处于关闭状态,鸡舍内的气候环境极差,带来了鸡场生产上的疫病流行和饲料报酬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