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包含前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附录等部分。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存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下面针对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进行解读:
(一)课程名称的修订
在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课程标准)中,课程名称为“生物”,与200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同;201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首次对中学生物学课程名称修订为“生物学”;《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程标准)沿用了“生物学”这一课程名称。从“生物”到“生物学”并非一字之差,而是课程理念的变革。修订后的“生物学”课程,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角度均有调整,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更为紧密,学科特色凸显。
(二)前言的调整
实验稿课程标准及2011年版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均针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及课程设计思路进行说明;2017年版课程标准前言部分针对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进行说明,一线教师及准教师可根据前言快速了解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内容,方向性更明确。
(三)课程理念的更新
与实验稿课程标准及2011年版课程标准相比,2017年版课程标准对于生物学课程性质的概括基本相同:即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课程理念修订范围较大,如上图所示。2017年版课程标准继承并发展了原有的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涵盖了“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课程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职责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设计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中聚焦“大概念”,让学生理解并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大概念”是在2011年版课程标准“重要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过程方面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经历。在学业评价方面,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四)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解读
学科核心素养融合了原有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生命观念是指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满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原有课程理念,同时加强了原有“三维目标”的融合,综合性提升,关注范围更加广泛。
(五)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变化
2017年版课程标准为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突出课程基础性和选择性,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在原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基础上设置了选择性必修课程。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变革将直接改变未来高中生物学科教科书的基本格局,同时也会影响高考命题的整体趋势,进而影响一线教师及准教师的从业内容。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全体学生必须学习,共计4学分,包含2个模块,分别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与实验稿课程标准中的必修1、必修2模块名称相同,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明显调整。每个模块包含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部分。2017年版课程标准强调“大概念”,必修模块内容要求部分包含4个大概念(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概念3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概念4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每个大概念下包含多个重要概念,重要概念下阐明了具体学习目标(详见摘录内容)。教学提示方面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学业要求部分与实验稿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的具体目标类似,指向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
(摘自《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2.选择性必修课程
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学习或不学习,学分在0~6之间。其中选择生物学纳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生需要选修全部6学分3个模块的内容,分别为稳态与调节(概念1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生物与环境(概念2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物技术与工程(概念3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概念4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上的操作,获得有用的生物体或其产品;概念5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概念6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安全与伦理问题)。选择性必修课程融合了实验稿课程标准中必修3与选修1、选修3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新增了前沿科技。
3.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包含“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学业发展基础”,共计20学分的内容,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就业,不超过4学分,不安排考试评价。具体如下:
(六)新增学业质量
高中生物学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及其划分的水平,结合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重要概念、方法等对学生学习相应的课程后所表现出的核心素养水平的描述。包含4个水平,每个水平对应4个维度进行了细致的质量描述。学业质量标准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学业质量水平二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仅限于必修课程内容,是本学科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的命题依据;学业质量水平四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全部内容,不包含选修课程。
(七)调整实施建议
2017年版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包含了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新增)、教材编写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建议(新增)。新增实施建议与课程标准整体修订思路一致,指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
三、2017年版课程标准修订对一线教师及准教师的影响及应对
以上对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解读,课程标准的修订不仅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同时对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及准教师的聘用都会产生影响。例如,课程理念转变影响教学实施、课程内容与结构的变化影响教材的编写、课程目标定位影响考评机制。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准教师都应高度重视并认真研读2017年版课程标准。
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成果依托每一位教学实践者——教师。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应结合教学实际,在研读基础上比较两版课程标准的异同,快速转变教学理念、教学实施方案及教学评价方案,避免观念陈旧对学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准教师来说2017年版课程标准更为关键,准教师缺乏一线教学经验,不仅要研读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学习,同时也应重视实践,关注最新版本的高中生物教材,保障快速进入教师状态。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通过2017年版课程标准的解读,广大教师、准教师不仅要对课程标准有深入认识,更要在实际工作中践行课程标准,提升生物学科教学效果。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将会持续发布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每个模块的细致分析、专业解读,力求为广大生物教师、准生物教师提供一线教学支撑、一手复习备考资料,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