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

2020-04-30 教育 83阅读
1、增强课堂教学的思维性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要作相应的转变:①教学观的转变。要有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应由单一的传授转变为师生双向的过程。②教师观的转变。教师要有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职责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传道、授业、启惑,教师不应当只给学生解决问题,而应该启发、指导学生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③学生观的转变。学生要由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平等民主,承认学生间的差异,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参与课堂教学,看重学生的进步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课堂教学的思维性,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思维技能训练,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中理解、掌握“活”的新知识。课堂教学中,要结合知识教学多方面训练学生的基本思维技能,如比较、排列、分类、推理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概括性、深刻性、逻辑性、严密性、灵活性、敏捷性等。思维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运用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惊讶和问题开始。”问题是人的思维的动力和起点。课堂教学中应以思维为主,重视问题的提出、材料的设计、假设的提出、实验的证实、现象的解释、问题的探讨,思维过程一定要清晰、严密。物理学家劳厄说:“我们重要的不是要学生获得知识,而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基本思维技能为基础,以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独特性为主要特征。因此,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⑴是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在掌握基本思维技能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创造技法,如头脑风暴法、特性列举法、强行联系法、检查单法、要素重组法、假设法等,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创造技法。⑵是建立以归纳式为主而演绎式为辅的教学模式演绎式教学法从“一般__特殊”的教学思路,有益于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归纳式教学法从“特殊__一般”的教学思路,有益于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具有三个重要特征:流畅性、变通性或独特性。发散思维的这些特征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⑶是遵循问题情境性原则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的课题要求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尚不了解的规律、规则和操作方式,而不是简单的从教师和书本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或解答问题。问题情境更接近生活实际的应用情境,能锻炼学生透过种种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品质。⑷是营造思维活跃、求新求异的创新的课堂教学气氛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一是宽容与理解。给学生的机会尝试“错误”,发现原理。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是放松的,心理上有安全感,不会感到压抑。在解决问题时,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提出自己的设想,无论多么荒唐或幼稚的想法都不会受到耻笑,独特的、创新的想法却一直受到鼓励。二是创新的思想火花相互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思维成为一种习惯,思维活跃,求新求异意识强烈,课堂由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探索。“三论”(讨论、争论、辩论)成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充分民主讨论、自由交流并大胆质疑,不断产生新异的假说,不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相互启发,不断将探索引向深入。增强课堂教学的思维性,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教育创新的要求。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较高层次,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主旋律。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