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加减法的意义、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一共有多少》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10以内数的表示方法、1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已经对数有了基本的认识。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体会加法在生活中的意义,学好本作用节课的内容对于后续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学习起很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他们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仍然处于直观形象阶段。他们在第一单元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其大小,一部分儿童在幼儿园及家中已经接触过加减法,甚至能够进行相关的运算,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加法的意义,他们的运算是机械的简单的,仅仅是相关数字的运算,未能与生活情境建立联系。所以本节课将结合实际情境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四)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据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能正确的读出加法算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五)教学重难点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学习和体会“合起来”的过程,理解加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加法的意义,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感知、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开始时创设猜铅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注意。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口述、演示操作、提问题等方式领悟加法的意义,教学中还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能和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为了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课前还准备了圆片、小棒、方片等教具,并根据教学内容做了多媒体课件,为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在开课时,我把教材中小女孩拿铅笔的画面换成了自己拿铅笔,一只手拿了三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两支铅笔,让学生来猜一猜老师左手拿了几只铅笔,右手拿了几只铅笔,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注意。
(二)探索新知,引入加法,理解含义
1、探索一共有几支铅笔。
(1)实物操作,体会合起来的过程。
在出示一只手三支铅笔、另一只手两支铅笔后,我做了一个合起来的动作,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意思,并鼓励他们提出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铅笔的问题,随后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体会“合起来”的含义,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用小棒代替铅笔进行操作,感悟“一共”是什么意思。
(2)探索数法,数一数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在学生已经初步领悟什么是合起来意思之后,我及时提出问题:“合起来到底是多少”,很自然的带着学生交流了不同的数法。这为 后续的加减法运算做了直观的铺垫。
2、探索一共有几只熊猫。
(1)仔细观察,说明图意。
通过上一过程的学习,学生对“一共”有了初步的认识,由刚才老师形象的实物演示过度到了稍抽象的图画演示,就是三只熊猫吃竹子,两只熊猫玩球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图画,说明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观察、表达能力,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共”的意思。
(2)借助图形符号,理解加法含义,交流数法。
这一次让学生操作的不是小棒等实物,而是图形符号,让学生用圆圈代表熊猫在纸上画一画,由小棒到圆圈符号的过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图形符号来代替实物,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是可以建立模型的。通过学生画、上台演示、讲述等过程,让学生感受加法含义,并交流数法。
(3)引入加法算式,阐明加法意义。
生活中的情境不光是可以用语言描述,用摆小棒画圆圈的方式表示,还可以用数学算式表示,而且更为简洁,自然引出加法算式和加号,让学生充分说明加法算式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含义,沟通加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丰富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境可以用加法算式表示,帮助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体会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新知,加深印象,帮助理解。
1、摆一摆,算一算。(P24)
第一幅图让学生讲一讲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带着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边说边做,还要学生说明所列的加法算式中每部分表达的意义。第二幅图和第一幅不同的是邀请一名学生代表上台带着大家操作演示,第三幅是让学生独立完成,边操作边口述。教师一步步放手,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猜一猜。(出示课件)
创设猜一猜的情境,引出五只羊的图画,这个图画比上第一大题摆一摆算一算的难度有所提升。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其中有两只羊在吃草,三只羊在卧着休息,从而得出2+3=5,从另一个角度又发现有四只白色的羊,一支黑色的羊,得出4+1=5,这道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加法算式。(P26第七题)
这一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借助不同的分类标准提出不同的问题,列出不同的算式。如
a) 人物:图上有一个小孩,两个大人,一共有多少个人?1+2=3
b) 水果:一个盘子放了一个梨,另一个盘子里放了2个梨,一共有多少个梨?1+2=3
c) 小孩的一边又两个凳子,另一边有三个凳子,一共有多少个凳子?2+3=5
d) 窗台上左边有四盆花,右边有一盆花,一共有几盆花?4+1=5
(四)课堂小结,深化理解。
通过小结,让学生整体回顾什么是加法,生活中哪里用到加法,学习加法有什么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本课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我的板书力求精简、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