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则有趣、有意义的新闻

2020-08-26 教育 133阅读
网络流传"名小学入学标准" 家长惊呼:很变态2009年2月25日 11:03
来源:东方网 作者:实习生 孙晓菲 选稿:实习生 王丽琳
东方网实习生孙晓菲2月25日报道:虽然目前离小学生入学招生还有一段时间,但“准小学生”们的父母早已坐不住了,纷纷开始为自己的孩子物色学校、准备招生“面试”,紧张程度甚至不亚于自己找工作,都想让自己的宝贝进个好学校。近日,一家长爆出一份“上海名小学入学标准”,其中各种几近对神童要求的标准让各位父母大呼“变态”。

语数外+情商智商测试标准“很变态”

这位爆料的家长网名为“宝贝融融妈妈”,说是自己上周去参加了一个幼小衔接的座谈会,记下了关于“上海名小学入学标准”的笔记,发到论坛上与各位家长分享。

东方网记者看到,这份标准列得非常详细。在语文方面,准小学生们需要认识56个汉语拼音中的47个,掌握800-1000个汉字,会诵读古诗词;在数学方面,要能完成诸如“2+?+9=20”的20以内完形填空加减法,还要做些简单的应用题,考查对数字的瞬间记忆能力等等;英语方面的要求就更加苛刻了,准小学生们不但要掌握26个字母的大小写、200个常用单词,还得掌握50个常用句型,能在1分钟内完成英语的自我介绍,并回答面试老师提出的拓展问题。

除了相当细化的语数外要求外,还有情商题及智商题在等着这些面试的孩子们。从这份“标准”看来,想要进名小学的准小学生非得是个全面发展的神童才成。

“我的孩子不是神童咋办?”父母被吓坏

“不得不说一句,看着这些所谓的标准,如果这样的孩子进了名校,他们的老师才是最幸福的,什么都不用教都已经有3年级水平了,多省心啊!”“宝贝融融妈妈”如此感慨道。

这篇贴子发出后,家长们的反应相当激烈。其中,有不少准小学生们的家长着实被“吓坏了”:“这样的话家长要花多少力气去教啊!”“吓死人了,这么难啊,算了,放弃!”“太恐怖了!我不想我女儿吃这份苦。”“是啊,这样学校不进也罢,是学东西又不是去比赛的。”

有些家长表示,虽然自己不会让孩子去上这样的学校,但这种“标准”的出现,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小孩子在学习上的巨大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有逐步向低龄蔓延的趋势。“这些学校的老师难道没学过拔苗助长的寓言吗?”“这样的入学标准只会毁掉天才。”“这不仅是增加了孩子的负担,也分明是在给父母加压嘛!”

不过,也有家长赞成“赢在起跑线上”,丝毫不肯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对这种入学标准自然也见怪不怪:“我的孩子现在幼儿园小班第一学期刚过,感觉若根据目前的学习进度,拼音、汉字、英语字母、看图说英文的问题都不大吧。孩子班上有差不多10个宝宝,3岁时就开始在外面上英语课,现在都快一年了。”

沪“名小学”回应:入学标准子虚乌有

这份在家长中间掀起波澜的“名小学入学标准”,是否真的有可信性呢?带着这个疑问,东方网记者采访了沪上几所知名小学,校方都表示,在招生时绝对不会对孩子提出如此硬性而苛刻的入学标准。

曹光彪小学是沪上一所知名的公办小学,一位熟知招生工作的资深教师告诉记者,由于是公办小学,学校的大部分招生名额都提供给对口地段和幼儿园的孩子,并不需要通过测试考核来筛选学生。在招生时,学校不会对孩子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只会花五六分钟和孩子以及父母稍稍作个“面谈”。这位老师打趣道:“只要知道孩子各方面都正常,不聋不哑就可以了。毕竟孩子还没上学,什么都不懂也情有可原。”

公办小学有固定生源,在招生时也许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太仔细的考核筛选。那么,民办小学又如何呢?他们会不会采用类似“名小学入学标准”这样苛刻的要求来选择最优秀的生源呢?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外国语小学负责招生工作的徐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在招生时只会带孩子们做些简单的游戏,并稍稍作些交流即可。上海普陀区金洲小学校长潘阿芳也表示,只会问孩子一些诸如“谁陪你学习?”、“平时喜欢玩什么?”的问题,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习惯、自信状态等等,完全不会涉及学科知识。对于私立小学的招生,潘校长坦言:“这也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家长通常也会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孩子挑选学校。”
--
兰州小学生课堂上学生活技巧
http://www.gscn.com.cn 时间:2009-02-25 08:30:17 进入论坛>>
中国甘肃网2月25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今年开学,一门名为《生命·生活·社会》的课程走进兰州市城关区的静宁路小学等28所小学,试点实施后,该课程将在全区推广。
记者注意到,书中的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诸如《和爸爸妈妈走散了怎么办?》、《当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我们应减少使用塑料袋》、《如何文明上网?》等。
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局长张军告诉西部商报记者,这一课程内容涵盖了地震、火灾等紧急逃生技巧及生活安全常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的成长空间。
宁卧庄小学校长陈玉萍说,这门课程有很多实践环节,教学中,学校将不固定任课教师,而是课程需要怎样的老师,就让这位老师来讲这一课。记者 郭涛 为您报道

--
小学生捐钱支持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保护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我要评论】 新华网甘肃频道(2009-02-25 16:00) 来源:新华网甘肃频道
新华网甘肃频道2月25日消息(记者王艳明)2月23日,一份由被称为“敦煌女儿”的著名敦煌学家樊锦诗署名的感谢信,从西北大漠的敦煌莫高窟寄向了远在江南水乡的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这笔赠款,我们已依法汇入‘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账户,我们将不负你们的重托,让它在敦煌莫高窟世界遗产保护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信中,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代表敦煌研究院全体职工,向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全体师生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大量的珍贵文献和文物被盗运到了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地,敦煌石窟艺术和流失海外的文献文物一道,已经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结,保护敦煌已经成了自觉行动。
樊锦诗在给孩子们的信中说:“我们又一次被你们积极支持敦煌莫高窟保护研究事业的热情和保护关爱世界遗产的强烈责任心深深感动。”
2月1日,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1900名学生向敦煌研究院汇去了1900元钱。在汇款单附言里写着:“这是我校全体学生的一点心意(每人一块钱),请收下,顺祝新春快乐!”
这已经是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学生第二次向敦煌研究院寄钱,支持敦煌遗产保护。2004年11月,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五(3)班的46名同学,把自己积攒起来的219.5元零用钱寄到了敦煌。并写下了《致敦煌研究院的一封信》。
孩子们在信中说:“当莫高窟存在时,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可以欣赏她;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们也有义务为之提供保护与帮助。”
集壁画、彩塑、建筑于一身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连续营造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长廊和佛教艺术殿堂。但受千年风吹雨蚀和人为作用影响,敦煌壁画等出现了多种病害,为了保护这个文化遗产,已经有几代“敦煌人”献身大漠。
同时,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事业得到了全世界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就连普通百姓也参与进来。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两次给敦煌研究院寄钱被认为是最好的证明。
“原五(3)班的46名同学已经毕业,目前在校的1900名同学,和他们有着一样的心愿,我们会继续做好这一接力。”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师杜英姿在电话中说。
为了鼓励和感谢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同学的真诚行动,在感谢信中,樊锦诗代表敦煌研究院全体职工向他们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实地参观敦煌莫高窟。她说:“我们真诚地邀请和热切地欢迎你们在适当的时候,来到敦煌亲身领略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辉煌和魅力,共同探讨当今世界遗产保护工作,把认识和保护世界遗产的知识与快乐传递给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和所处社区的更多公众,发动大家更积极地参与保护遗产。”(完)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