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的题材有哪些

2022-04-04 文化 88阅读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代表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纵观中国绘画史,我们会清醒地发现,创新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问题。从隋代的展子虔到清代“四僧”再到近代的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等,哪一个不是在创新中崛起、发展、壮大的呢?艺术贵在创新。对于这一点,中国画家似乎没有太大的分岐。但关于中国画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怎样把握、如何去创新等问题倒是众说纷纭,因此,我们很有探讨的必要。对于传统,多数画家仅把画史上几个著名画派的技巧及风格当做传统的本质而加以继承。画派的技巧和风格是形成与发展传统的重要因素,是传统的具体体现,但绝不能代替传统。所谓传统,笔者认为,指的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观点、艺术方法、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等的概括,具有本质性。什么是中国画的传统?根据中国画发展的特点,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五点: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画讲究气韵、追求意境。一个画家应具备“画得像”的功夫。但如果作品有形无神,那么即使画得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要达到的目的。有形无神的画是存在的,而有神无形的画是不存在的。写形是为了传神、为了畅神。形可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们要知道,“以形写神”的最终目的是“达意”。苏轼曾言:“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没有“形”的支架,“神”无处依附。相传五代荆浩为松写生的画集达几万册,所以用笔能够“运转变通”、“如飞如动”,用线既不专以浑朴胜,也不专以娟丽胜,而是达到了所谓“神化”的境地。中国画历来要求以“形”这个支架表现“神”。这个“神”指的是客观对象的生命力、生动气韵和本质特征。“形”是次要的,而“神”是主要的。现代大家齐白石、黄宾虹都提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才算是好画。也就是说,画得太像就太俗了;画得一点儿也不像,更不是中国画。所谓“意象造型”就是这个道理。而从西方绘画史来看,古希腊以及文艺复兴以后的绘画着重于形的逼真再现;发展到现代派,则走上了另一极端。现代派画家主张绘画是“自我表现”的凭借,因此,可以随意摆弄“形”。既然如此,“神”就更谈不上了。二、中国画以线、墨为主,讲究笔法,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骨法”又作“骨力”,指书写点画中蕴蓄的笔力。它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也是表现神情的依凭。画家以挺劲的笔法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到形象中,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在造型过程中,画家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在一起。笔所到之处,留下的尽为画家感情活动的痕迹。用笔中的“骨法”、“骨力”也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画的重要特征。虽然西方画家也用线条,现代派绘画更追求曲线美,但西方画的线条不像中国画这样具有丰富的变化,同时又有严格的用笔规律和用笔方法。黄宾虹这样总结中国画的用笔:“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坠石。”这是对中国画笔法的高度概括。中国画中虽然有“没骨法”,但此法在着色过程中仍然很注重笔法。要知道,点是有体积的,点是力量的积聚,积力而成的线也有内在之骨。三、中国画在色彩上以墨为主,强调“墨分五色”、“尚纯而戒驳”。中国画虽也讲究随类赋彩,但最重要的是画面整体效果。为了整体的需要,对象的色彩可以做大的变动。在中国画中,无论是平涂的重色,还是晕染的轻色,都“尚化而戒驳”。墨是中国画必不可少的基本色。墨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种。每一种墨色若运用得巧妙、适当,则会呈现丰富的变化。创作中国画时,如何继承传统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创新的前提是继承前人的宝贵经验。当然,对传统绘画的继承并不是不加思考地继承,而是有选择地继承,且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关于这一点,“扬州八怪”认为,绘画“不能死摹、死守古法”,对于前人的绘画,应该“师其意不迹象间”;或者说,要“学一半,撇一半”。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四、中国画的构图讲究气势,不受透视规律束缚。画家取景时,要步步移、面面观;要善于利用纸的空白,做到疏中有物、密而不闷。“画意”是画家精神感受的传达。构思“画意”是创作的开始。它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画意”在构思之后并不是不可变化,而是可根据需要在作画过程中不断调整。画家边作画边改变自己的“画意”,在逐步完善绘画中寻找创作的乐趣。因此,作品的“画意”产生于作画前,完善于创作中。构图是因得势而称尽善的,是因所欲得之势不同而变化的。构图、布势有两种,一张一敛。张的力量是向外扩散,呈辐射状,能给人一种画外有画的感觉;敛的力量是向内集结,能给人一种画中有画的感觉。一张一敛以求其变、求其势。宋王微《叙画》载:“夫言绘画者,意求容势而已。”而西方画的构图有严格的透视规律,不太讲究对画家情感的抒发。五、诗书画印有机结合,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一个特征。传统的形成,取决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经历和生活习惯,以及特殊的审美观念。它是在历代画家的不懈努力下演变而成的。而这种传统反过来又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是民族的东西,才越是世界的。中国画之所以被许多国家的人民所喜爱,也正基于这一点。若用以上的传统精神来审视我国绘画史上的各种流派,我们可以发现,一切优秀流派的画家都在艺术上既继承了传统精神,又有独特的画风,正所谓“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家之生面”。而守旧派大多是把前人的技法当做传统来继承,以此代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表现,使艺术失去了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正所谓“只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传统就像大树的主干,一切创新的流派是它无数的分枝。这些创新的分枝一方面从主干获取水分和养料,另一方面又从外界获得阳光和空气,在光合作用下形成更丰富、更充足的养分提供给主干,使其成为葱郁茂盛的参天大树。因此,当代画家要创新,不能仅从传统的技法和表现形式出发,而是要结合中国的绘画理论,紧跟时代步伐,并融入自己的审美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