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元通宝属于北宋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铸行,铸造量大,存世极多,与嘉祐通宝同为北宋常见品种。
分楷、篆二种字体,正面文字:元宝旋读、通宝直读。光背小平型制,铸工一般,径约2.5厘米,重约3.8克,传有铁钱存世,今未见实物。
嘉祐(1056年9月—1063年)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一共八年。
扩展资料:
“通宝”是中国自唐初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唐代改变了秦、汉以来钱币以重量命名的习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废五铢钱,开始铸造开元通宝,币面上下右左有“开元通宝”四字。
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
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南唐的“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宋“太平通宝”、明“永乐通宝”、清“康熙通宝”等等。货币称宝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这就是货币的威力增大了。
除了“通宝”以外,历代古币上还多有“重宝”“元宝”等(明朝只有通宝)。以清朝咸丰年间的铸币分类最为复杂,制钱称通宝,当五至当五十称重宝,当百至当千称元宝。直至民国早期还有“民国通宝”和“福建通宝”等。贯穿了从初唐到晚清的各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