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发展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在我国古代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近代时期,在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下,产生了几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影响我国。20世纪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都形成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并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主要包括老庄与道家、孔孟与儒家、墨翟与墨家、韩非子与法家等各派主要思想及其特点。
认识:(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实质及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动,旧的思想观念被打破,需要思想理论上的重新认识;诸子百家争鸣是思想领域对种种历史的、现实的问题斗争的反映;各个国家的政治变革与相互竞争也需要理论指导;“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聚徒讲学之风大盛,自由的学术风气使各个学派得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和主张;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天文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论据,使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百家争鸣”实际上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中的必然反映。“百家争鸣”的出现,促进学术文化的繁荣,开创了思辨、讨论的学术风气,形成了一系列哲学流派,影响了后世文化的发展;各派学说,为不同阶级、阶层服务,各取所需,有的成为诸侯国改革变法、立国发展的理论基石;“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前奏,又促进了社会变革的进一步发展。
(2)儒、法、道家思想的特点:这三派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倡法治和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互补性,分别适用不同的情况。事实上到了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影响深远。
2.传统中国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春秋末期产生,战国时期初步发展,两汉时期官方化、经学化、神学化,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与玄、释、道教相互批驳与相互渗透,宋元明清时期理学化,至五四运动受到严厉的批判,儒学在思想意识上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结束。
认识:(1)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学之所以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为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的入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面目。特别是汉代的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制造了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也不变”的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使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另外,儒家也是在同佛教、道教纷争、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儒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哲学,在批评佛、道两教的同时,也充分吸取它们当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宋明理学既是“三教合流”的产物,同时它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质和立场。
(2)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侵略的逐步加深,中国的思想界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先后涌现出许多思想流派。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揭开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序幕。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突破了封建顽固派的陈腐观念,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人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和中国国情结合,提出“三民主义”,并以此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先以“民主”和“科学”为号召,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为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开始逐步形成。
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其间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思想历程。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找到自己的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正如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推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民主和科学的提倡,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呼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强大中国的思想武器。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认识:(1)“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指导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因此,它不可能指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取得革命的胜利。(2)毛泽东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实践证明:(1)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只有实现中国化,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才能化作革命和建设的内在需要,才能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之途,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教条化必将导致中国革命和建设受挫。(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伟大的三大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它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三个代表”主要回答了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课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纲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http://www.ls1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170
关于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历程的探讨
现在我们中国开始走向强大,思想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国外的影响,几乎年龄相差十岁左右就是一个代沟。很多老一辈人觉得现在是一代不如一代,特别是象我这样八十年代出生的,被称为小皇帝的一代。我觉得这并不是一种倒退,而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我们这一代从小是生活在中国文化和国外文化融合的时代,思想受国外思想的影响是必然的,而且也从小开始了解世界,知道中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等等,这样我们自然就更容易国际化,思想比老一辈人开阔,喜欢去探索,开拓世界。尽管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问题很困惑,很多人生活在空虚之中,思想没有寄托。这虽然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这也是中国从农业社会过度到工业社会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中国文化的即将产生,由于新生事物都是在不断的矛盾中成长,所以不能因为他暂时的弱小和不成熟而低估他的威力。
现在我们来看看历史,经过欧洲的文艺复兴以后,欧洲人的思想开阔了,而且国家越来越强盛。特别是19世纪的英国,只有我们中国的四十分之一大的地方,结果却占了世界四分之一的殖民地,我觉得思想开阔才是真正的强盛,否则疆土迟早会缩水的,清末的领土流失就是这个道理。
清朝思想的禁锢使我们现在很多老一辈还是保持着那时候的保守思维,不希望接触新事物,抵触改变,认为什么都是以前好,等等我就不多说了,甚至文革的产生也间接的和这种思想禁锢有关系。
所以我个人觉得中国的思想到了明朝末年就停止不前,而且越来越格式化了。
中国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在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有点象现在社会的思想冲突问题),成熟于汉武帝时期,发展于唐宋,元朝的时候思想由于蒙古的统治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堂堂华夏怎么会被蛮夷完全征服?那时候中国的大汉族思想开始受到冲击,有了开始探索新出路的苗头。明朝的时候,封建关系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新的出路,资本主义萌芽也开始了。
清朝的建立不但没有延续这种转变(如果大家的思想都开阔了,那满人就混
不下去了,他们是从奴隶社会过度过来的,封建的思想还在启蒙之中)反而用了文字狱和八股文来维护封建统治,让人们越来越思想狭隘,或者说越来越迂腐,越来越笨。终于中国从刚开始的开辟丝绸之路的进取精神变成了只会讲
普天之下莫为王土的井底之蛙了,这种毒害甚至还延续到了现在。
虽然并不能说清朝一无所是,但他确实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停滞。现在中国要恢复他往日的强盛就必须把开阔思想的路走到底,开拓进取的精神永远保留下来,不断探索,不断上进,我想一种适合于工业社会的一个全新的中国思想即将诞生!相信这一天就是那不久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