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的由来
散打又称为散手,在中国历代有许多种称谓,如相搏、手搏、白打、对拆、技击等。由于多种对抗都采用擂台的形式,因此在中国民间还有“打擂台”之称。然而,现在的散打与传统的散打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散打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的徒手搏击术在飞速发展,并呈现出五彩缤纷、欣欣向荣之势。特别是欧美的自由搏击、泰国的泰拳以及日本的K-1都以频繁的赛事、强大的攻击力和震撼的宣传效果风靡世界。中国武术散打运动也与国际搏击运动一样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无论是国内的“散打王争霸赛”,还是中国散打对抗美国职业拳击、泰国职业泰拳亦或是散打对抗法国自由搏击、日本空手道等,一时间中外武林赛事频繁,捷报频传,真有让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感觉。然而冷静地分析中国武术散打的现状,却发现有很多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中国散打的回顾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社会价值极高。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就是把武术中最直接、最简单的招法提炼出来,以快速击倒或摔倒对手为目的的竞技体育项目。1978年,国家正式启动武术散打试点工作。1979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在浙江、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散打项目试点工作。1982年,确定了“全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初稿,并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武术对抗项目邀请赛。1989年,散打被正式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1991年,散打成为世界锦标赛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举行了6届世界锦标赛,并且举办了首届散打世界杯比赛。1998年,散打被列为第12届亚运会竞赛项目。1999年,散打全面发展,新规则规定参赛选手除保留护裆、拳套外,去除了所有的护具,从而大大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为散打运动走向市场打下了基础。近年来,在新规则的指引下,国内外赛事频繁,无论是国内的“散打王”还是对抗美国职业拳击、泰国职业泰拳,都进入了良性发展,并逐步走向正轨。
1998年,中国散打应战欧洲联队,9比0胜;接受美国自由搏击的挑战,8比1胜;获曼谷亚运会武术散打全部5枚金牌。
1999年,中国散打对美国自由搏击,7比2胜;中国功夫对美国职业拳击,7比2胜。
2000年,中国散打对美国职业拳击,6比3胜。
2001年,中国散打对法国自由搏击,2比1胜;对韩国跆拳道3比1胜;对美国散打4比0胜。
2001至~2002,中国散打与泰拳进行了3次较量,在“广州站”,中国散打队凭点数5比2取胜;在“曼谷站”,中国散打1比4败;第三次“广州站”一战,中国散打7比2胜。
如果仅从表面现象看,中国武术散打似乎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客观冷静地分析对手的实际和比赛现场中方队员的表现,笔者觉得中国散打还很稚嫩,散打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首先,我们对外作战的对手并不是国外搏击赛场的一流选手。以中国散打对抗美国职业拳击为例,几次中美交锋,美国派来的都是二三流选手,那些大牌明星,如泰森、霍力菲尔德等是绝不会来参战的。而我们派出的选手基本上都是国内顶尖的一线队员。以顶尖队员对抗国外二三流选手似乎有些胜之不武,如果沾沾自喜,真可谓是坐井观天了。
再有,就算国外派出的是一流选手参赛,可散打赢得非常艰难,或者说我们的散打赢得很不光彩。以散打对抗泰拳为例,第一回合的“广州站”和“曼谷站”交锋,比赛结果“广州站”中国散打队凭点数5比2取胜,然而在“曼谷站”的“泰王杯”客场对抗中却以1比4惨败。本人对两站比赛双方的技术运用及得分点数进行了统计,从两站12场比赛总得分点数结果统计看,中方总点数562点,泰方总点数426点,在总点数高出对方136点的情况下,总结果却是6比6平,并且有4人被泰方KO,而我方KO对方为0。如今第二回合的比赛已经结束,散打暂时以7比2领先,“曼谷站”的比赛也即将拉开帷幕。由此可见,散打对泰拳的胜利是凭借规则有利于散打得点而取胜,这在比赛现场双方队员的表现上可以一目了然。比赛中,泰方频以重扫腿和重膝猛击散打队员,散打队员只能频繁使用近身搂抱对手,并利用摔法和直线腿法反击对手。因此比赛场面经常出现散打队员被对方追着打,并且多次出现被KO的场面。所以中泰对抗中,中国散打虽然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是胜在点数上和规则有利于散打得分上。
散打的现状
中国散打经过20年的发展,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体能、抗击打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同时,教练员、裁判员队伍也形成,标志着散打自身建设在走向成熟。但是,中国武术散打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国外的搏击术相比较显得更文气些。虽然散打在1989年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国人似乎更热衷于武术套路及武术健身。天安门广场曾有万人太极拳表演的情形。当然,这是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底蕴的体现,但从搏击比赛激烈性的角度及观众的关心程度看,却显得力不从心。
从规则的角度分析,中国散打强调的是打点得分取胜,因此采用累积记分制。2000年至2002年举行的散打王争霸擂台赛就是采用累积积分制,运动员在比赛中多是以抢点得分为战术指导思想,较少使用重拳、重腿击倒战术,这与散打王争霸擂台赛的规则导向有关。因为击倒只比摔倒多得一分,很难拉开得分的差距,而重拳、重腿进攻很容易被对手运用灵活的技法得点而失分。由于散打规则不鼓励击倒,倾向于击中得分,因此比赛场上便出现了频繁使用不疼不痒的小边腿进攻及相互搂抱的抱摔现象。在刚刚结束的2002年散打王总决赛现场情况看,虽然各级别冠军为总冠军头衔奋力拼搏,并体现出了中国武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特点,但从赛场效果及竞技的角度看却显现不足。无论是总冠军宝力高还是表现神勇的薛凤强,均以打点得分为指导思想,缺少有威胁的重拳及重腿进攻,因此整场比赛并没有出现观众火爆及队员真正意义上的KO场面。这也是“散打王”总决赛规模、影响力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