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海洋,虽不见恐龙踪影,却也是群“龙”争霸的舞台。海洋中最有名的“龙”是鱼龙、蛇颈龙和沧龙。它们是恃强凌弱的“恶霸”,当然,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卫士。
生活在海洋中的前正“龙”,不是恐龙家族的成员,而是另外一些种类的肉食爬行动物,是恐龙的亲戚。
最初,各海龙的祖先也都是陆地上的动物,后来为了适应环境才下了海。那时,海洋里的食物丰富,生存竞争不太激烈,经过长期的变化,它们的体型与变化越来越大,逐渐形成鱼类的流线体形。
鱼龙早在三叠纪中期就出现了,它是恐做轮龙的同代动物。在中生代,它们都是海洋里的“霸主”。
鱼龙的体型是细长的流线形,适于在水中穿梭。它的眼圈上长有骨环,在海洋深处,这些骨环,可以减小水压,保护眼睛。它的嘴是喙状嘴,长颚上长有锋利的牙齿,是一种凶猛的肉食动物。
然而,尽管鱼龙的外观已非常像鱼,而且一刻也不能离开水,但它的骨骼结构仍然保留着爬行类祖先的特征。
沧龙是由下海的蜥蜴演化而来的,外形像一条长长的鱼,经过演化,它们的四肢变成了四鳍。与鱼龙一样,沧龙也变成了彻底的海洋生物。由于纯悔信有海水浮力的帮助,它们的身躯要比祖先——蜥蜴大多了,个子可达6~8米。
蛇颈龙名副其实就是颈像蛇。所有的蛇颈龙类全都是头小颈长,它们的四肢变成了海龟那样的鳍脚,它就用这两对鳍脚划水前进,而不像鱼龙和沧龙那样,完全采用鱼类的办法摆动身躯游泳。所以它们在适应海洋生活方面,远不如鱼龙和沧龙。在产卵的时候,可能同海龟一样要爬到岸上,把卵产在陆地上。
活跃在中生代海洋中的这些恐龙的亲属们,它们的命运和恐龙一样,在白垩纪末也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