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CRV的车载蓝牙怎么用?

2020-05-22 科技 73阅读

做法如下:

1、打开移动设备的蓝牙功能 ( 本车蓝牙功能默认是开启 )。

2、用移动设备搜索到本车蓝牙,本车蓝牙设备名会显示在您的移动设备蓝牙配对列表上 ; 也可用本车蓝牙搜索移动设备,搜索到的移动设备名会显示到本车蓝牙配对列表上。

3、搜索成功后,轻触本车蓝牙名,按移动设备的提示输入蓝牙配对密码,默认为“0000”,即可与本车蓝牙配对。

4、配对成功后,本车屏幕上即显示被配对的蓝牙型号名。

提示

①本车与移动设备之间的操作范围:小于 5 米。

②在将移动设备连接至本车之前,您需要熟悉设备的蓝牙功能,本车不保证兼容所有的移动设备。

③本车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任何障碍物都会使操作范围缩小。


具体介绍:

一、蓝牙简介

蓝牙(Bluetooth® ):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蓝牙技术最初由电信巨头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创制,当时是作为RS232数据线的替代方案。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

如今蓝牙由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简称SIG)管理。蓝牙技术联盟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0家成员公司,它们分布在电信、计算机、网络、和消费电子等多重领域。IEEE将蓝牙技术列为IEEE 802.15.1,但如今已不再维持该标准。蓝牙技术联盟负责监督蓝牙规范的开发,管理认证项目,并维护商标权益。制造商的设备必须符合蓝牙技术联盟的标准才能以"蓝牙设备"的名义进入市场。蓝牙技术拥有一套专利网络,可发放给符合标准的设备。

二、 配对和连接

1 动机

蓝牙所能提供多很多服务都可能显示个人数据或受控于相连的设备。出于安全上的考量,有必要识别特定的设备,以确保能够控制哪些设备能与蓝牙设备相连的。同时,蓝牙设备也有必要让蓝牙设备能够无需用户干预即可建立连接(比如在进入连接范围的同时).

未解决该矛盾,蓝牙可使用一种叫bonding(连接)的过程。Bond是通过配对(paring)过程生成的。配对过程通过或被自用户的特定请求引发而生成bond(比如用户明确要求"添加蓝牙设备"),或是当连接到一个出于安全考量要求需要提供设备ID的服务时自动引发。这两种情况分别称为dedicated bonding和general bonding。

配对通常包括一定程度上的用户互动,已确认设备ID。成功完成配对后,两个设备之间会形成Bond,日后再再相连时则无需为了确认设备ID而重复配对过程。用户也可以按需移除连接关系。

2 实施

配对过程中,两个设备可通过一种创建一种称为链路字的共享密钥建立关系。如果两个设备都存有相同的链路字,他们就可以实现paring或bonding。一个只想与已经bonding的设备通信的设备可以使用密码验证对方设备的身份,以确保这是之前配对的设备。一旦链路字生成,两个设备间也许会加密一个认证的异步无连接(Asynchronous Connection-Less,简称ACL) 链路,以防止交换的数据被窃取。用户可删除任何一方设备上的链路字,即可移除两设备之间的bond,也就是说一个设备可能存有一个已经不在与其配对的设备的链路字。

蓝牙服务通常要求加密或认证,因此要求在允许设备远程连接之前先配对。一些服务,比如对象推送模式,选择不明确要求认证或加密,因此配对不会影响服务用例相关的用户体验。

3 配对机制

在蓝牙2.1版本推出安全简易配对(Secure Simple Pairing) 之后,配对机制有了很大的改变。以下是关于配对机制的简要总结:

SSP被认为简单的原因如下:

4 安全性担忧

蓝牙2.1之前版本是不要求加密的,可随时关闭。而且,密钥的有效时限也仅有约23.5 小时。单一密钥的使用如超出此时限,则简单的XOR攻击有可能窃取密钥。

蓝牙2.1版本从一些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链路字可能储存于设备文件系统,而不是在蓝牙芯片本身。许多蓝牙芯片制造商将链路字储存于设备-然而,如果设备是可移动的,就意味着链路字也可能随设备移动。

三、干扰

USB3.0设备、端口和线缆证实会与蓝牙设备发生干扰,主要由于他们发出的电子噪声落在了与蓝牙相同的操作频段上。由于蓝牙设备和USB 3.0设备距离很近,就会导致吞吐量的下降或导致蓝牙设备与电脑的连接完全断开。

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有很多,包括加大USB3.0设备与其他蓝牙设备之间的距离,或购买屏蔽性能更好的USB线缆等简单的解决方案。其他的解决方案还包括对计算机中的蓝牙原件进行附加屏蔽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