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是经济的“体温计”。它反映了生产者获得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推算预期CPI,从而 估计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通过PPI的变化,我们就能大体判断国家经济的运行状况,并可由 此预测未来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PPI( ProducerPriceIndex)是生产者物价指数的英文缩写,它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来观察不 同时期货物和服务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物价指数,反映了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也是制定 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PPI—般指统计局公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 指数,目前我国PPI调查的产品有4 000多种,包括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涉及调查种类 186个。其中,能源原材料价格在PPI构成中占较大比重。通常情况下,PPI走高意味着企业出厂价格提高,因此会导致企业赢利增加;但如果下游产 品价格传导不利或市场竞争激烈,走高的PPI则意味着众多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 的成本压力,从而影响企业赢利,整个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也将受到考验。
我国的PPI自2007年10月份开始,涨幅持续提高,从3。 2%持续攀升到2008年8月份的10。1% ,涨幅达到了两位数。这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我国近一年来的PPI攀高的根本原因是,在全球经济需求急速扩张下,资源类产品价格持 续走高,而我国部分资源匮乏、内外需求旺盛,经济对于外部资源的依存度越来越大,导致国内 PPI走高,直至2008年8月份创下10。
1 %的新高。但是,在PPI连创新高的同时,而CPI却连续下降,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按理说,PPI 对CPI有一定的传导作用,PPI增高,也会推动CPI增高。为什么会出现PPI和CPI背道而驰的 现象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从物价上涨周期来看,PPI和CPI的峰值出现的时刻不同,CPI峰值在很多时候较PPI 早几个月。
以我国2004年前后的物价上涨为例,CH于2004年7月达到5。 3%的高点,而PPI 则于同年10月达到8。4%的高点,相差3个月。同时,进人2008年以来,由于供需矛盾和资本 炒作等多方面原因,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高,带动我国PPI涨幅明显提升,更凸 显了两指标走势之差。
(2)我国现阶段PPI向CPI的传导并不顺畅^ PPI向CPI传导上涨压力的链条大致有三种: PPI(煤炭、成品油、电力)—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CPI; PP【(采掘工业)—水电燃料—CPI; PPI(原料工业、加工工业)->工业消费品—CPI。
由于我国下游产品市场总体供大于求,而且国 家对中间产品实行价格管制,这就导致PPI向CPI的传导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PPI上涨对CPI 的影响更多是在心理层面。据专家估计,当前我国PPI上涨只有10%左右可传递到CH中。(3)PPI和CPI两指标的侧重点不同。
CPI中食品和服务业所占比重非常大,PPI则涵盖各 种工业制造业产品,两指标的构成因素有很明显地区别。按权重及价格波动性来看,石油价格 变动对PPI影响更为显著,而CPI受食品价格影响更为突出。通常而言,CPI是衡量国家物价水 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对于PPI以及其他价格指标,政府则很少有动力去进行专门调控。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 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如果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 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 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之下。